本篇主要提供脑机交互系统技术刘亚东周宗潭胡德文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本书是作者及其团队在脑机交互范式和原型系统
研究上十余年的成果总结。书中提出P300超立方体编
码、序列运动想象范式、触觉通道范式、移动目标选
择范式等创新性脑机交互方式方法。这些方法用于解
决诸如运动想象模式拓展、视觉通道刺激优化、复杂
系统脑机操纵等领域内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而推动脑
机接口技术的实用化进程。基于这些方法,成功实现
机械臂操作控制、智能地面移动平台控制、一级倒立
摆控制等原型系统。这些系统多属于 ,系统
为脑机交互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整体方案,对相
关系统研究具有借鉴意义。这些原型设计思想经过适
当改造,可移植于实际系统的脑机控制中。
本书主要面向脑机接口、人机交互、康复助残等
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工
作者也具有参考价值。
前言
第1章 脑机接口技术概述
1.1 脑机接口的概念
1.1.1 基本概念
1.1.2 BCI的分类
1.2 有损BCI
1.2.1 有损BCI概述
1.2.2 有损BCI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研究
1.2.3 有损BCI的发展趋势
1.3 无损BCI
1.3.1 基于EEG的BCI
1.3.2 基于fNIRS的BCI
1.3.3 其他无损BCI
1.2 本书的内容安排
参考文献
第2章 事件相关电位脑机接口
2.1 引言
2.2 P300 speller及其衍生范式
2.2.1 P300 speller的设计
2.2.2 oddball刺激范式与P300波
2.2.3 P300 speller的改进和衍生范式
2.3 P300-BCI与ERP-BCI
2.3.1 ERP的P300成分
2.3.2 瞬态视觉诱发电位BCI
2.4 ERP-BCI的设计
2.4.1 需求分析和选项确定
2.4.2 设计要素Ⅰ:视觉设计
2.4.3 设计要素Ⅱ:刺激编码设计
2.4.4 设计要素Ⅲ:刺激序列时间控制
2.4.5 设计要素Ⅳ:信号处理与目标识别算法
2.5 相关的分析方法
2.5.1 ERP特征计算
2.5.2 ERP特征时空模式分析
2.6 系统性能评价
2.6.1 目标识别正确率
2.6.2 信息传输率
2.6.3 字符率
2.6.4 写人字符率
2.6.5 实际信息传输率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视觉脑机接口范式中的刺激类型
3.1 引言
3.2 视觉刺激类型的设计
3.2.1 刺激类型的定义
3.2.2 刺激类型的分类
3.3 实验设计和过程
3.3.1 实验范式设计
3.3.2 实验过程和数据采集
3.4 不同刺激类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