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定用书:上半年试题分析与解答》[80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定用书:上半年试题分析与解答》[80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定用书:上半年试题分析与解答 pdf下载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出版年 2013-01
页数 390页
装帧 精装
评分 8.8(豆瓣)
8.99¥ 10.99¥

内容简介

本篇主要提供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定用书:上半年试题分析与解答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内容简介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定用书:2012上半年试题分析与解答》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要求编写,书中详尽分析与解答了2012上半年12个资格考试的试题。其中,高级资格(高级工程师)有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中级资格(工程师)有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信息系统监理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初级资格(助理工程师、技术员)有程序员、网络管理员、信息处理技术员。
  应试者通过学习本书的内容,可以熟悉这种考试的题型、试题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点分布情况,可以具体了解考试大纲的要求,还可以检验考生的能力。本书适合作为参加全国计算机资格考试的考生的学习用书,同时对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教师、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帮助。

目录

第1章 程序员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2章 程序员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3章 网络管理员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4章 网络管理员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5章 信息处理技术员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6章 信息处理技术员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7章 软件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8章 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9章 网络工程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10章 网络工程师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11章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12章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13章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14章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15章 信息系统监理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16章 信息系统监理师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17章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18章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19章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20章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下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21章 系统分析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22章 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分析与解答
第23章 系统分析师下午试题II分析与解答
第24章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第25章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下午试题I分析与解答
第26章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下午试题II分析与解答

精彩书摘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计算机资格考试”或“软考”)是原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的完善与发展。自开考至今二十多年来,考试一直秉持“以用立考”、“依法执考”的根本准则,紧扣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脉搏,不断地在原有级别资格的基础上扩充与完善,科学、公正地对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资格认定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测试。
  根据《国人部发[2003]39号》文件,自2004年将计算机资格考试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全国不再进行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通过考试获得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从事相应专业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用人单位可根据需要从获得证书的人员中择优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同时,计算机资格考试还具有水平考试性质,报考任何级别不需要学历、资历条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现在,软件设计师、程序员、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设计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标准已经实现了中国与日本互认,程序员和软件设计师已经实现了中国和韩国互认。
  计算机资格考试规模发展很快,年报考规模已经超过30万人,累计报考人数300多万人。
  计算机资格考试的试题质量高,包括了职业岗位所需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但包括技术知识,还包括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标准、专业英语、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但注重广度,而且还有一定的深度;不但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计算机资格考试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IT考试品牌,证书的含金量高,对人才评价的有效性已得到社会的公认。其有关信息见中国计算机职业资格网。
  2012年上半年的考试包括12个资格,其中高级资格(高级工程师)有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中级资格(工程师)有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信息系统监理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初级资格(助理工程师、技术员)有程序员、网络管理员和信息处理技术员。
  对考生来说,学习历年试题分析与解答是理解考试大纲的最有效、最具体的途径。
  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学习本书,可以测试自己的水平,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有重点和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这些试题包含了一些富有创意的、与实践结合得很好的、富有启发性的题,具有较高的社会引用率,对学校教师、培训指导者、研究工作者都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近年开考的系统架构设计师和网络规划设计师,其试题分析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组织编写,编者有(按姓氏拼音为序)鲍亮、陈兵、陈昊、陈静玉、褚华、霍秋艳、蒋华峰、雷振甲、刘强、刘伟、罗文劼、马志欣、沈林兴、宋胜利、苏向阳、覃桂敏、王兵、王亚平、王益峰、吴晓葵、严体华、叶宏、湛燕、张立勇、张淑平、张欣、张志钦。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诚恳地期望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对此,我们深表感激。
  ……

前言/序言

  序  言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软考),肩负着科学评价选拔软件专业技术人才的光荣使命,肩负着正确引导软件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潜心钻研、提高能力、加强创新的光荣使命,肩负着加强软件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光荣使命。自1991年开考以来,软考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全国累计报名人数330万人,培养选拔软件行业专业技术人才64万人,部分考试标准与日本、韩国互认,为全国计算机和软件专业技术人员(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来大陆就业的人员)提供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以2000年的《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18号文件)和2011年的《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文件)为重要标志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乃至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011年,我国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超过1.84万亿元,产业规模是2005年的4.7倍,同比增长32.4%,超过“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从2000年的5.8%上升到19.9%。软件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从业人数超过300 万人。2012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0988亿元同比增长26.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使软件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依旧突出。按照国发【2011】4号文件提出的“努力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性人才”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组织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结合考试大纲和软件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对原有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教材和辅导用书”进行了更新,为广大软件行业从业人员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提供了依据。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党中央的重要战略部署。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既是构成这一重要战略部署的紧迫任务,也是实施这一重要战略部署的关键措施。从现在起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一历史时期,信息技术仍然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先导性技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也应该看做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指示的重要组成部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相信,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教材和辅导用书的及时更新必将为我国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做大做强、为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近年来,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等为热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也对软件和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产生重要影响,我希望,在保持这套教材和辅导用书在一个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反映信息技术的新变化、新进展,以跟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蓬勃发展的需要,跟上信息化以及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