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44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44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pdf下载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出版年 2009-04
页数 390页
装帧 精装
评分 8.6(豆瓣)
8.99¥ 10.99¥

内容简介

本篇主要提供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内容简介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通俗易懂,思路清晰,层次结构完整分明,便于教学和自学使用。书中通过大量的例题和应用实例,引导读者逐步认识、熟知、掌握微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计算机、机械及自动化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同类专业教材或参考用书,以及各类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用书。全书包括微型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接口技术3部分内容。首先概述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然后,以8086 CPU为基础,详细介绍80x86微处理器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存储器系统、输入/输出接口、中断技术及应用。最后,以常用集成可编程芯片为对象,重点介绍串行通信,并行通信,定时器/计数器,D/A及A/D转换的基本原理、性能和接口应用技术。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
1.1 计算机的产生及结构思想
1.1.1 计算机产生的结构思想
1.1.2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1.1.3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
1.2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1.2.1 计算机使用的数制及转换
1.2.2 原码、反码和补码表示
1.2.3 二十进制编码
1.2.4 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
1.2.5 非数值数据的编码表示
1.3 微型计算机概述
1.3.1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及特点
1.3.2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
1.3.3 微型计算机常用术语及性能指标
1.3.4 微型计算机分类
1.4 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
1.4.1 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
1.4.2 软件系统
1.5 本章要点
1.6 习题

第2章 微处理器及其体系结构
2.1 86微处理器
2.1.1 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2.1.2 86微处理器的寄存器组
2.1.3 86微处理器的引脚分布与工作模式
2.1.4 86微处理器对存储器的管理
2.1.5 86微处理器的工作过程
2.2 86微处理器的总线周期和操作时序
2.2.1 时钟周期、总线周期和指令周期
2.2.2 基本的总线时序
2.3 从8086到80x86微处理器结构的变化
2.3.1 86和80386
2.3.2 86CPU
2.4 Pentium(奔腾)CPU
2.4.1 Pentium(奔腾)CPU概述
2.4.2 Pentium简介
2.4.3 新一代微处理器——Itanium(安腾)CPU简介
2.5 本章要点
2.6 习题

第3章 微型计算机指令系统
3.1 指令系统简介
3.1.1 指令及指令系统
3.1.2 指令格式
3.2 86指令的寻址方式
3.2.1 操作数及分类
3.2.2 86数据寻址方式
3.2.3 86转移地址寻址方式
3.3 86指令系统
3.3.1 数据传送指令
3.3.2 算术运算指令
3.3.3 逻辑运算及移位指令
3.3.4 串操作类指令
3.3.5 控制转移类指令
3.3.6 处理器控制指令
3.4 从8086到80x86指令系统的变化
3.4.1 x86系统寻址方式
3.4.2 x86增强和扩展指令
3.5 本章要点
3.6 习题

第4章 x86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
4.1 汇编语言语法基本知识
4.1.1 汇编语言和汇编程序
4.1.2 汇编语言的语句
4.1.3 汇编语言的数据和表达式
4.1.4 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结构
4.2 常用汇编伪指令
4.2.1 符号定义伪指令
4.2.2 数据定义伪指令
4.2.3 程序分段定义伪指令
4.2.4 定位操作伪指令
4.2.5 程序模块的定义和通信
4.2.6 宏操作伪指令
4.3 x86宏汇编伪指令增强与扩充
4.4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4.4.1 程序设计步骤及技术
4.4.2 顺序程序设计
4.4.3 选择程序设计
4.4.4 循环程序设计
4.5 子程序设计
4.5.1 过程定义伪指令
4.5.2 子程序调用与返回指令
4.5.3 子程序设计举例
4.6 汇编语言程序上机过程
4.6.1 上机步骤
4.6.2 调试工具DEBUG
4.7 本章要点
4.8 习题

第5章 存储器
第6章 输入/输出及中断
第7章 串行通信接口技术
第8章 并行通信接口技术
第9章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芯片8253
第10章 数-模/模-数转换及其接口
附录
附录A 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码表
附录B x86指令系统表
附录C DOS系统功能调用
附录D BIOS中断调用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
本章以计算机产生的结构思想为引导,首先对计算机的产生及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经典设计方案进行了概述,然后介绍计算机中表示信息的二进制数及与其他常用数制相互间的转换方法,最后详细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及系统组成。
1.1 计算机的产生及结构思想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Pennsylvania)大学的一间大厅里,由美国陆军的一位将军按下一个按钮,一件对现代世界有巨大影响的事件发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取名为ENIAC)启动了,如图1-1所示。
60多年来,计算机应用已由传统的科学计算发展到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辅助设计、智能模拟及现代通信网络等领域。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及其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各个领域不断深入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类已进入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代表的信息时代。
1.1.1 计算机产生的结构思想
1945年,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lIlann)提出了以“二进制存储信息”、“存储程序”为基础的计算机结构思想,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就是按照这种思想进行设计、制造和工作的,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冯。诺依曼计算机。

前言/序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微型计算机应用已广泛深入到各个领域。微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成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
  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机电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对于微型计算机应用领域来说,这3部分内容相关的程度更加密切。事实证明,将《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接口技术》并为一门课程,教学效果和效率都会有明显提高。
  本书在内容结构、基本概念、选材、应用技术及实例等方面的安排,既便于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又可按序对以后内容进行筛选;既便于学生自学,又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教材内容的冗余度。
  本书以微型计算机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结合高等教育各专业的特点,其内容包括:第1章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第2章以8086CPU为基础,介绍80x86微处理器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第3、4章介绍80x86CPU的汇编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5章介绍存储器原理、层次结构、与CPU接口及存储系统设计;第6章介绍输入/输出接口、中断技术及DMAC、中断控制器芯片的应用;第7~10章以常用集成电路可编程芯片为对象,详细介绍串行通信,并行通信,定时器/计数器,D/A及A/D转换的基本原理、性能及接口应用技术。
  本书概念清楚,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规律,采用归纳、类比的方法,目的是使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接口应用系统的组成与设计方法,并能够解决微型计算机在自身设置、工业控制、电子技术系统开发等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掌握本书的内容,并启发学生的应用技能,每章均配有大量的例题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