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tal从入门到实践》[73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AMetal从入门到实践》[73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AMetal从入门到实践 pdf下载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出版年 2023-01
页数 390页
装帧 精装
评分 9.5(豆瓣)
8.99¥ 10.99¥

内容简介

本篇主要提供AMetal从入门到实践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内容简介

  《AMetal从入门到实践》作为使用AMetal的基础教材,重点介绍广州立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平台战略中所推出的AMetal开发平台,内容包括AMetal快速入门、AMetal初步了解、AMetal硬件平台、AMetal外设详解、存储组件详解、传感器组件详解、通用逻辑组件详解、AMetal深入了解、专用芯片和模块以及典型应用方案参考设计。
  《AMetal从入门到实践》可供从事嵌入式软件开发、工业控制或工业通信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大学本科、高职高专电子信息、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使学生在掌握MCU、各类外设及操作系统使用方法的同时,还可学习到在嵌入式开发中使用C语言实现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AMetal快速入门
1.1 AMetal简介
1.1.1 AMetal的特点
1.1.2 AMetal源码获取
1.1.3 AMetal源码目录结构简介
1.2 搭建开发环境
1.2.1 搭建开发环境——Keil
1.2.2 搭建开发环境——Eclipse
1.3 运行第一个程序——LED闪烁
1.3.1 打开模板工程
1.3.2 应用程序简要说明
1.3.3 编译并运行程序
1.3.4 运行更多的范例程序
1.4 应用程序开发
1.4.1 从模板新建工程
1.4.2 编写程序
1.4.3 编译程序
1.4.4 调试应用程序
1.4.5 固化应用程序

第2章 AMetal初步了解
2.1 AMetal架构
2.1.1 硬件层
2.1.2 驱动层
2.1.3 标准接口层
2.2 AMetal系统框图
2.2.1 硬件层接口
2.2.2 标准层接口
2.2.3 中间件
2.2.4 基础组件
2.3 设备的典型配置及使用
2.3.1 配置文件
2.3.2 典型配置
2.3.3 外设资源的使用方法
2.4 AMetal提供的demo
2.4.1 板级例程
2.4.2 组件例程
2.4.3 硬件层例程
2.4.4 标准层例程

第3章 AMetal硬件平台
3.1 通用MCU评估板
3.1.1 通用MCU评估板的选型
3.1.2 通用MCU评估板的特点
3.1.3 电源电路
3.1.4 最小系统
3.1.5 复位与调试电路
3.1.6 板载外设电路
3.1.7 其他
3.2 BLE评估套件
3.2.1 BLE模块选型
3.2.2 BLE评估套件的特点
3.3 ZigBee评估套件
3.3.1 ZigBee模块选型
3.3.2 ZigBee评估套件的特点
3.4 RFID读卡评估套件
3.4.1 RFID读卡模块选型
3.4.2 RFID读卡评估套件的特点
3.5 MiniPort功能配板
3.5.1 MiniPort模块说明
3.5.2 MiniPort接口说明
3.6 MicroPort功能配板
3.6.1 MicroPort模块说明
3.6.2 MicroPort接口说明
……
第4章 AMetal外设详解
第5章 存储组件详解
第6章 传感器组件详解
第7章 通用逻辑组件详解
第8章 AMetal深入了解
第9章 专用芯片和模块
第10章 典型应用方案参考设计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一、嵌入式行业的困境
  嵌入式系统发展到今天,所面对的问题也日益变得复杂起来,而编程模式却没有太大的进步,这就是所面临的困境。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地感觉到了,嵌入式行业的环境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智能硬件和工业互联网等的发展都让人始料不及,危机感油然而生。
  代码的优劣不仅直接决定软件的质量,而且将直接影响软件的成本。软件成本是由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组成的,而维护成本远高于开发成本,大量来之不易的资金被无声无息地吞没,整个社会的资源浪费严重。嵌入式行业蛮力开发的现象比比皆是,团队合作效率低、技术积累薄弱、积累复用困难、项目被工程师绑定、老板被工程师“绑架”等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尽管企业投入巨资,不遗余力地组建庞大的开发团队,并且当产品开发完成后,从原材料BOM与制造成本的角度来看,毛利还算不错,但是扣除研发投入和合理的营销成本,最后企业的利润所剩无几。即便是这样,员工依然还是感到不满意,这就是传统企业管理者的窘境。
  二、利润模型
  产品的BOM成本很低,毛利又很高,为何很多上市公司的年利润却买不起一套房?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强大的企业除了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之外,其核心指标就是利润。作为开发人员,最痛苦的就是很难精准把握并开发出好卖的产品;而作为企业,很多都不知道利润是如何而来的,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利润模型,即“利润一需求一设计”。需求致力于解决“产品如何好卖”的问题,设计致力于解决“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
  Apple之所以成为全球最赚钱的手机公司,关键在于产品的性能超越了用户的预期,并且因为拥有大量可重用的核心域知识,使得综合成本做到了极致。Yourdon和Constantine在《结构化设计》-书中提到,应将经济学作为软件设计的底层驱动力,软件设计应致力于降低整体软件成本。人们逐渐发现,软件的维护成本远高于它的初始成本,因为理解现有代码需要花费时间,而且容易出错,改动之后,还要进行测试和部署。
  更多的时候,程序员不是在编码,而是在阅读代码。由于阅读代码需要从细节和概念上理解,因此修改程序的投入会远远大于最初编程的投入。基于这样的共识,让我们操心的一系列事情,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总结,使之可以重用,这就是方法论的起源。
  通过财务数据分析发现,由于决策失误,我们开发了一些周期长、技术难度大且回报率极低的产品;由于缺乏科学的软件工程方法,不仅软件难以复用,而且扩展和维护难度很大,从而导致开发成本居高不下。
  从软件开发来看,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的知识,其主要区别在于人,因为软件开发是以人为中心的过程。如果考虑人的因素,软件工程更接近经济学,而非计算机科学。如果不改变思维方式,则很难开发出既好卖又成本低的产品。
  三、核心域和非核心域
  一个软件系统封装了若干领域的知识,其中一个领域的知识代表系统的核心竞争力,这个领域被称为“核心域”,其他的领域被称为“非核心域”。
  非核心域就是别人擅长的领域,比如底层驱动、操作系统和组件,即便你有一些优势,那也是暂时的,因为竞争对手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非核心域的改进是必要的,但不充分,还是要在自己的核心域上深入挖掘,让竞争对手无法轻易从第三方获得。基于核心域的深入挖掘,才是保持竞争力的根本手段。
  要做到核心域的深入挖掘,有必要将“核心域”和“非核心域”分开考虑,因为核心域和非核心域的知识都是独立的。过早地将各领域的知识混杂,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待解决的问题规模一旦变大,而人脑的容量和运算能力有限,将会导致研发人员没有足够的脑力思考核心域中更深刻的问题。因此,核心域和非核心域必须分而治之。比如,一个计算器要做到没有漏洞,但其中的问题很复杂,如果不使用状态图对领域逻辑显式地建模,再根据模型映射到实现,而是直接下手编程,临时去想逻辑领域的知识,那么最终得到的代码肯定破绽百出。其实有利润的系统,其内部都很复杂,千万不要幼稚地认为“我的系统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