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分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惊人的速度和广泛的应用程度在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是随着强烈的社会需求和前期通信技术的成熟而出现的。虽然计算机网络仅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它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地区到全球的发展过程。纵观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将它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向终端的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那时人们将独立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人们通过数据通信系统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由一台计算机以集中方式处理不同地理位置用户的数据。
第二阶段应该从美国的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开始。ARPANET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里程碑,它使网络中的用户可以通过本地终端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网络中其他地方的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从而达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目的。ARPANET的研究成果对世界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
第三阶段可以从20世纪70年代计起。国际上各种广域网、局域网与公用分组交换网发展十分迅速。各计算机厂商和研究机构纷纷发展自己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标准化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提出了著名的ISO/OSI参考模型,对网络体系的形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的Internet、信息高速公路、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使得信息时代全面到来。因特网作为国际性的网际网与大型信息系统,在当今经济、文化、科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社会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安全技术为网络应用提供了重要安全保障。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标准有很多种,主要的分类标准有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分类、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根据网络协议分类等。各种分类标准只能从某一方面反映网络的特征。根据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和规模分类是最普遍采用的分类方法,它能较好地反映出网络的本质特征。由于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它们所采用的传输技术也就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网络技术特点与网络服务功能。依据这种分类标准,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三种: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1.局域网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一种在有限区域内使用的网络,在这个区域内的各种计算机、终端与外部设备互联成网,其传送距离一般在几公里之内,最大距离不超过10公里,因此适用于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组建的网络。典型的局域网例如办公室网络、企业与学校的主干局域网、机关和工厂等有限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具有高数据传输速率(10 Mbps~10 Gbps)、低误码率、成本低、组网容易、易管理、易维护、使用灵活方便等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