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提供创新求索录:第二集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创新求索录:第二集 |
作者: | 李国杰 |
定价: | 96.0 |
出版社: | 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8-05-01 |
ISBN: | 9787115477538 |
印次: | |
版次: | |
装帧: | |
开本: | 小16开 |
内容简介 | |
本书汇集了李国杰院士2008—2017年在《日报》《院刊》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和重要会议上的报告,反映了作者参与中国工程院、和中央网络和信息小组办公室战略咨询课题的成果。内容包括建设科技强国的路径选择,数字经济的本质特征,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自主可控基础软硬件的策略,以及关于人才与培养的评议等。既有宏观的战略视野和较详细的数据支撑,又有自主创新的经验总结,颇接地气。不仅适合大学生、研究生和科技人员阅读,还适合当做干部培训的参考书。 |
目录 | |
第 1章 发展战略篇 1 建设信息科技强国的路径思考/ 3 对创新驱动战略顶层设计的建议/ 9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看新经济/ 12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23 对“十三五”信息技术产业规划的几点建议/ 28 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意见/ 35 新经济、新技术和新人才/ 37 成绩要肯定, 问题要讲透/ 45 科技体制改革 关键是制度设计/ 49 普惠泛在信息网络(U-ICT)体系/ 51 从DARPA 中能学么/ 61 研究所如何做战略研究和战略规划/ 63 漫谈信息领域科研的目标与效率/ 71 第 2章 技术趋势篇 77 21世纪上半叶信息科学技术展望/ 79 信息科学技术的长期发展趋势和我国的战略取向/ 90 改变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方向/ 99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 103 从几件奇闻趣事谈新一代信息科技/ 105 中国计算机技术与产业发展历程与展望/ 126 关于网络计算的几点思考/ 139 节能优先——信息系统设计思想的大转变/ 147 加强计算机系统研究的一些考虑/ 154 对通信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初浅认识/ 159 尽快制定数位规范/ 164 第3章 自主可控篇 165 关于我国关键信息技术设备发展战略的几点意见/ 167 对发展自主可控基础软硬件的再认识/ 175 以军带民,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化核心技术和产业/ 184 努力打造自主可控的基础软硬件产业链/ 194 打一场计算机产业的翻身仗/ 201 我国发展计算机技术面临的三大挑战/ 204 切实加强前瞻性研究/ 209 技术研究与企业创新/ 219 第4章 新兴产业篇 223 “互联网 ”——新业态,新动力/ 225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35 潜心掌握核心技术,发展高端信息产业/ 246 “选对了”+“做对了”才能跨越发展/ 249 未来网络创新的若干思考/ 257 对北京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建议/ 266 第5章 云计算篇 271 “十三五”的信息化工作如何开局/ 273 应用为先, 统筹规划——关于云计算发展策略的建议/ 276 关于云计算发展路径的思考/ 288 云计算发展趋势和对广东省委的建议/ 294 信息化是“五化”的归宿目标/ 303 第6章 大数据篇 305 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 307 数据科学与认知科学/ 322 对大数据的再认识/ 327 从认识论的角度思考大数据研究/ 337 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 343 政府数据开放与共享/ 351 关于城市大数据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366 对发展智慧城市大数据的几点建议/ 370 第7章 人工智能篇 373 人工智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375 重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和基础设施/ 386 关于智能制造与工业大数据的宏观战略思考/ 391 关于建立智能城市知识中心的设想/ 399 “生态文明”是建设智能城市的纲领性原则/ 407 第8章 人才培养篇 413 漫谈研究生的学研/ 415 科技评价漫谈/ 426 学术道德漫谈/ 431 脚踏实地,不慕虚荣/ 436 认清国情、使命和责任/ 441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 453 信息科技的交叉与集成研究/ 465 对高端人才的几点看法/ 471 如何建立归国人才特区/ 477 重视学术和技术传承——回顾中科院计算所风雨60 年/ 482 深切怀念夏培肃老师/ 486 第9章 人生经历篇 491 叙旧论今话短长——回味306 专家组和智能中心的早期活动/ 493 国有疑难可问谁——记北京大学1962 级校友李国杰/ 503 悠悠岁月的启迪/ 510 不拘一格育人才/ 513 第10章 主编评语篇 517 人工智能到哪儿了/ 519 未来互联网向何处去/ 520 深度学脑计算/ 522 计算机学科的建设与变革/ 524 大胆探索,问题导向/ 526 为发展开源软件做出更大贡献/ 528 人工智能路漫漫/ 530 网络科学:21 世纪的元科学/ 532 “网络空间”学科建设任重道远/ 534 计算的力量/ 536 走出排名管理的误区/ 538 大学工程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540 成为学者需要陶冶心灵/ 542 科学技术融合与学科发展/ 544 关于“打造计算机学院”的思考/ 546 量子计算探路艰难,前途光明/ 548 重视技术积累,营造科研传统/ 550 为构建协作共赢的云计算环境而努力/ 552 人工智能研究既要“顶天”又要“立地”/ 554 区块链技术的未来/ 556 关注人工智能研究的科技伦理/ 558 改变“头重脚轻”的学科现状/ 560 发展高端智能技术和产业/ 562 着力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通用性和自适应性/ 564 让高性能计算机开花“结果”/ 566 人工智能的三大悖论/ 568 |
编辑推荐 | |
本书不是一本科学家的论文集,而是一位战略科学家的战略咨询工作成果选集。书中收录了国杰先生年少求学的坎坷之路,对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的专业思考判断,与青年学生、青年科研人员的交流互动,还有关于科技评价、科研道德、人才等问题的意见讨论。这些不同侧面的内容集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一位战略科学家的人生拼图。 |
媒体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