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教程(第3版) |
作者 | 左美云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302314981 |
出版日期 | 2013-03-01 |
字数 | 516000 |
页码 | 337 |
版次 | 3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001Kg |
内容简介 | |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教程(第3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全书分为6个部分,共14章,内容涵盖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开发准备、开发方法、开发管理、测试与运行以及热点领域与热点问题。每章均提供相关的思考题。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教程(第3版)》力争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考虑信息系统的规划,从项目管理、文档管理以及监理和审计的角度考虑信息系统的开发。而对于技术方面,则更侧重方的介绍和方案的比较。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教程(第3版)》可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信息安全、工商企业管理和软件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硕士生、MBA、管理干部培训班、技术人员特别是信息技术人员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部分 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章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信息的定义和分类 1.1.1 信息的定义和性质 1.1.2 信息的分类与传输结构 1.2 系统的概念与系统思想 1.2.1 系统的概念与特性 1.2.2 系统思想与系统方法 1.3 信息系统的义与相关会议 1.3.1 信息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1.3.2 信息系统的义 1.3.3 信息系统学科的相关学术会议 1.4 信息系统的结构与作用 1.4.1 信息系统的结构 1.4.2 信息系统的作用 思考题 第2章 信息系统的基本关系 2.1 信息系统与管理和决策的关系 2.1.1 信息系统为管理、决策服务 2.1.2 信息系统需要管理理论的支持和实践的配合 2.2 信息系统与数据和人的关系 2.2.1 信息系统与数据的关系 2.2.2 信息系统与人的关系 2.3 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和软件的关系 2.3.1 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的关系 2.3.2 信息系统与软件的关系 2.4 信息系统与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关系 2.4.1 信息系统与信息化的关系 2.4.2 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思考题 第3章 信息系统的常见应用 3.1 应用信息系统的类型 3.1.1 不同应用层次的信息系统 3.1.2 不同应用职能的信息系统 3.1.3 不同行业领域的信息系统 3.2 MRP、MRP与ERP 3.2.1 订货点法向MRP的演化 3.2.2 MRP向MRP的演化 3.2.3 MRP向ERP的演化 3.3 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 3.3.1 供应链管理 3.3.2 客户关系管理 3.3.3 ERP、SCM和CRM三者间的关系 3.4 知识管理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 3.4.1 知识管理系统 3.4.2 决策支持系统 3.5 其他常见应用 3.5.1 计算机辅助设计 3.5.2 产品数据管理 3.5.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3.5.4 电子政务 思考题 第2部分 信息系统开发的准备 第4章 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4.1 组织信息化成熟度模型 4.1.1 常见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比较 4.1.2 通用组织信息化成熟度模型 4.2 组织建设信息系统的模式 4.2.1 企业-行业互动模式 4.2.2 挑战-反应模式 4.2.3 雁行模式 4.2.4 地域互动模式 4.3 组织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4.3.1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4.3.2 信息系统的规划内容与方法 4.4 信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4.4.1 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4.4.2 需求调研的方法与步骤 4.4.3 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第3部分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第4部分 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 第5部分 信息系统的测试与运行 第6部分 信息系统的热点内容 附录A 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简介 主要参考文献 |
编辑推荐 | |
文摘 | |
比如,假设“中国人民大学”不经过编码,在录入有关该学校的信息时,有的录入员可以录入“”,有的则录人为“人民大学”,当然,更多的是录入“中国人民大学”。那么,只查询“中国人民大学”是不能得到有关该学校的所有详细信息的。假设现在将“中国人民大学”编码为01,那么操作人员只需录入或用鼠标选人01,则可显示出“中国人民大学”的字样,而查询时只需令查询条件为“学校”编码等于“01”即可。所以好的编码能提高录入效率和查询速度,以及得到准确的结果。这是代码标准化的重要性。 代码体系的建立当然应该由负责该领域业务工作的人员来完成,因为无论是编码对象,还是其属性的分类方法,都要由特定的业务或技术来确定。作为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可以在代码制订前先给业务支持小组成员培训,讲解各种编码方法的优劣,并提出参考意见,即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提出建议。以下几个方面是编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代码的设计应合理,长度不宜过长,以便节省存储空间,加快处理速度。当然,代码长度应能容纳所涉及的实体或属性,必须能把这些实体或属性区分开。 (2)尽量在代码中反映出的逻辑义,特别是检索方向。单纯的顺序编号对于进一步处理起不了什么作用。因此,应该根据信息的检索需求,把代码分成若干段,每段反映一个检索项的值。这样,就能从代码中迅速地进行检索或进行其他处理。例如,学生学号的编制中,就可以把入学年份和院系的编号纳入学号之中。如果这样做,将来的查询功能就能够做得快一些、好一些。 (3)留有扩充的余地。一般来说,扩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实体的个数增加,另一种是需要进一步细分某些实体或属性值的类别。在这两种情况下,如果事先没有留有充分的余地,就会出现代码无法编制或者所要表达的分类情况无法表示等情况。对前一种情况来说,应该计算代码的容量,即它所能表达的个体的个数。例如,一个3位数的数字代码可以区分一千个不同的个体;一个由两个英文字母组成的代码可以表达676个不同的个体(26×26);如果区分大写小写,并且可以用数字出现在其中,那么同样是两位的代码可以表达3844个不同的个体(62×62)。在计算容量时,都应该考虑到今后的发展与扩充,而不能只看当前的情况。对后一种情况,则可以在代码的长度中留出一至二位作为备用。 |
序言 | |
部分 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章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信息的定义和分类 1.1.1 信息的定义和性质 1.1.2 信息的分类与传输结构 1.2 系统的概念与系统思想 1.2.1 系统的概念与特性 1.2.2 系统思想与系统方法 1.3 信息系统的义与相关会议 1.3.1 信息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1.3.2 信息系统的义 1.3.3 信息系统学科的相关学术会议 1.4 信息系统的结构与作用 1.4.1 信息系统的结构 1.4.2 信息系统的作用 思考题 第2章 信息系统的基本关系 2.1 信息系统与管理和决策的关系 2.1.1 信息系统为管理、决策服务 2.1.2 信息系统需要管理理论的支持和实践的配合 2.2 信息系统与数据和人的关系 2.2.1 信息系统与数据的关系 2.2.2 信息系统与人的关系 2.3 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和软件的关系 2.3.1 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的关系 2.3.2 信息系统与软件的关系 2.4 信息系统与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关系 2.4.1 信息系统与信息化的关系 2.4.2 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思考题 第3章 信息系统的常见应用 3.1 应用信息系统的类型 3.1.1 不同应用层次的信息系统 3.1.2 不同应用职能的信息系统 3.1.3 不同行业领域的信息系统 3.2 MRP、MRP与ERP 3.2.1 订货点法向MRP的演化 3.2.2 MRP向MRP的演化 3.2.3 MRP向ERP的演化 3.3 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 3.3.1 供应链管理 3.3.2 客户关系管理 3.3.3 ERP、SCM和CRM三者间的关系 3.4 知识管理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 3.4.1 知识管理系统 3.4.2 决策支持系统 3.5 其他常见应用 3.5.1 计算机辅助设计 3.5.2 产品数据管理 3.5.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3.5.4 电子政务 思考题 第2部分 信息系统开发的准备 第4章 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4.1 组织信息化成熟度模型 4.1.1 常见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比较 4.1.2 通用组织信息化成熟度模型 4.2 组织建设信息系统的模式 4.2.1 企业-行业互动模式 4.2.2 挑战-反应模式 4.2.3 雁行模式 4.2.4 地域互动模式 4.3 组织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4.3.1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4.3.2 信息系统的规划内容与方法 4.4 信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4.4.1 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4.4.2 需求调研的方法与步骤 4.4.3 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第3部分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第4部分 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 第5部分 信息系统的测试与运行 第6部分 信息系统的热点内容 附录A 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简介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