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技术》[36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技术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 出版时间:2014-03
  • 热度:11623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技术》共八章,第一章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二到第四章阐述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构成。第五、六章讲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软件开发平台。第七章介绍嵌入式控制系统基础,包括控制系统原理、常见控制算法、嵌入式控制系统结构等。第八章介绍嵌入式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结合实例介绍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测试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嵌入式系统基础
1.1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
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3 嵌入式系统处理器
1.4 嵌入式操作系统
第2章 嵌入式处理器
2.1 ARM处理器
2.1.1 ARM体系架构
2.1.2 ARM处理器模式
2.1。3 ARM内部寄存器
2.1.4 ARM体系的异常处理
2.2 三星S3C2440A微处理器
2.2.1 $3C2440A微处理器简介
2.2.2 DMA控制器
2.2.3 通用I/O口
2.2.4 定时器
2.2.5 LCD控制
第3章 中断服务机制
3.1 中断的概念
3.2 $3C2440中断源
3.3 S3C2440中断寄存器
3.4 S3C2440中断控制处理
3.5 中断响应
3.6 S3C2440外部中断实例
第4章 嵌入式总线与接口
4.1 UART串口通信
4.1.1 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
4.1.2 串口通信的传输格式
4。1.3 RS.232接口
4.1.4 RS.422和RS.485
4.2 I/C总线
4.2.1 IC总线概念
4.2.2 IC总线信号状态
4.2.3 IC总线寻址操作
4.2.4 IC总线时序参数
4.2.5 IC总线完整通信过程
4.3 USB总线
4.3.1 LISB总线发展历史
4.3.2 LJSB总线相关概念
4.3.3 LJSB的数据传输模式
4.3.4 LJSB的数据传输
4.4 CAN总线
4.4.1 CAN的分层结构
4.4.2 CAN数据帧格式
4.4.3 CAN总线仲裁机制
4.4.4 错误处理
4.4.5 (2AN总线的特点
第5章嵌入式操作系统
5.1 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
5.1。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
5.1.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作用
5.1.3 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
5.2 Linux操作系统
5.2.1 Linux操作系统发展及特点
5.2.2 Linux内核
5.3 RTLinux实时操作系统
5.3.1 ILTLinux简介
5.3.2 RTLinux内核结构
5.3.3 中断模拟
5.3.4 实时调度
5.3.5 计时
第6章 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
6.1 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
6.2 Ⅵ编辑器
6.2.1 VI简介
6.2.2 Ⅵ的进入与退出
6。2.3 Ⅵ的编辑操作命令
6.2.4 VIM对VI的改进
6.3 GCC编译器
6.3.1 GCC文件约定及总体编译选项
……
第7章 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2章 嵌入式处理器
  ARM处理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低价格等优势,同时拥有丰富的可选择芯片、广泛的第三方支持以及完整的产品线和发展规划,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章将阐述AIM处理器的体系架构和基本组成,同时结合三星$3C2440A微处理器进行扩展。
  2.1 ARM处理器
  2.1.1 ARM体系架构
  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定义了指令集体系结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和基于这一体系结构下处理器的程序员模型,尽管每个处理器性能不同,所面向的应用不同,但每个处理器的实现都要遵循这一体系结构。删体系结构经历了30年的发展,其指令集从Vl发展到V7,真正大规模实用的版本从V4开始。
  1.V1版架构
  ARM体系结构V1版描述的是第一个ARM处理器,由英国的Acorn Computer公司在1983一1985年开发,并由合作伙伴VLSI公司生产。第一批ARM芯片具有基本的数据处理指令,字节、半字和字的Load/Store指令,包括子程序调用及链接指令的转移指令、软件中断指令,寻址空间为26位,不支持乘法或协处理器。由于刪处理器主要的客户BBC Archimedes计算机被采用Intel.X86架构的IBM PC击败,所以这种芯片很少被制造,但使AI(M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商用单片RIS(:微处理器。
  2.V2版架构
  ARM2芯片在Acom的Archimedes和A3000产品中批量销售,具有32位数据总线、26位寻址空间和27今32位寄存器,程序计数器限制为24bit,支持32位结果的乘法指令和协处理器,支持快速中断模式,不包含任何高速缓存。ARM2可能是全世界最简单实用的32位微处理器,仅容纳了30000个晶体管,使用ARM公司的ARM V2体系结构。
  3.V3版架构
  AI(M公司在1991年发布了微处理器ARM6,这是ARM推出的第一款嵌入式RISC核心,其容纳的晶体管数增加到35000个,它可以作为独立的处理器(ARM60)或者作为具有片上高速缓冲存储器、MMU和写缓冲(用于Apple Newton的ARM600和ARM610)。
  ……

前言/序言

  1971年,Intel公司推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嵌入式系统的概念也随之出现。而近几年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嵌入式系统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使嵌入式系统成为继PC和IntelⅡet之后信息技术界新的技术热点,嵌入式系统可以称为后PC时代和后网络时代的新秀。与传统的通用计算机、数字产品相比,嵌入式系统使用了嵌入式技术的产品,在体积、功耗、性能和可靠性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以信息家电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嵌入式产品为嵌入式市场展现了美好的前景,同时也对嵌入式系统技术,特别是软件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主要包括支持日益更新的功能、灵活的网络连接、轻便的移动应用和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到目前为止,商业化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主要受用产对嵌入式系统的功能需求、硬件资源以及操作系统自身灵活性的制约。
  为了满足嵌入式系统的发展需要,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者必须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相关基础知识,并有针对性地突破开发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针对这种情况,本书从嵌入式系统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入手,从硬件体系结构和软件开发平台两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其中第1—4章主要介绍硬件体系结构,包括嵌入式ARM处理器的体系架构和基本组成,三星$3C',2440A中断源构成、中断寄存器以及中断控制处理,嵌入式总线接口的基本规范和应用要点。软件开发基础部分由第5—7章组成,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实时改造、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以及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
  本书具有以下特色:①系统性强,内容全面,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重点描述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关注点和基础点,从整体上把握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和基础知识:②专注实际开发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嵌入式总线接口,对目前流行的IC总线、工JSB总线和CAN总线的基本规范和应用要点都进行了详细说明;⑧内容深入,对关键点、重点内容进行描述,如嵌入式系统的中断处理,从原理到结构再到实现都一一展现。
  本书的第1—4章由杨峰编写,第5—7章由王磊编写,最后由杨峰进行统稿。本书出版得到了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嵌入式系统技术发展很快,加之作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5月于清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