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单片机技术作为其一个分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产品、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在教学中,它不仅是一门实用技术,更是一种工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工具。
单片机技术是和实际最紧密相连的学科之一,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学生普遍感到这门课非常难学。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1、单片机技术的知识点多、逻辑性强。需要学生主动思考程序逻辑,需要综合应用各个知识点,需要多编程、多排错、多感受,只有体会到编程的成功,完成项目的喜悦,学生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和持续的动力,才愿意发自内心的想去学习。
2、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沉旧,理论和实际脱节。单片机技术发展迅速,芯片功能日渐强大,过时的内容应该更新,教材的编写应该着眼于主流芯片的实际应用,程序效果应该立竿见影,这就需要借助好的开发板,需要有实际项目经验的老师,需要合理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因此在编排本书时,编者做到以下几点:
1、 每个项目都能看到效果。书中所以的实例和编程作业都配备二维码,通过扫码二维码可以看到程序清单和效果视频,形象生动,激发学习兴趣。
2、 本书所有的程序都是根据自行开发的单片机板编写的,该单片机板采用目前主流高速STC15W4K58S4单片机为核心,尺寸精悍55cm*35cm,成本低廉,下载方便,满足初学者的功能要求。
3、 将知识点打散,编排到每个项目中,每个项目既相对独立,又承前启后,逐步增加难度,循序渐进掌握编程语言和逻辑思维。
4、 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每章的"实例点拨"巩固每章的学习知识点,伴随着仔细的讲解,一个例子下来就能摸清来龙去脉。然后布置一个拓展作业,让读者思考程序如何改写,锻炼编程能力。
本书在内容结构的编排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一章都设置了知识导航,说明了每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安排和编程要求。每个章节之间从浅到深,根据单片机开发实践设计案例,不断有新的知识点固化到程序中,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每章最后是一个“实例点拨”,既紧扣每章的内容,又升华每章的知识点,通过实例的学习,读者可以举一反三,编写每章后面的编程拓展题。
本书为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机电类、机械制造类等专业的单片机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开放大学、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中职学校和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本书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陈亭志任主编,程利民和朱晓玲任副主编。具体分工为:陈亭志对本书的编写思路与大纲进行总体策划,指导全书的编写,对全书通稿,并编写项目1至项目6;程利民编写项目7和项目8的8.6-8.11,附录1;朱晓玲编写项目8的8.1-8.5,附录2-附录6。本书的完成,特别感谢程利民和朱晓玲两位老师,他们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支持和鼓励,使得书中的点点滴滴最终得以沉淀。程利民老师开发的实验板为本书的完成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该实验板尺寸只有55cm*35cm,成本不高,程序下载非常方便,一根手机数据线就可以完成,便携的硬件条件为学生单片机的学习提供有利保证。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多位同行老师的著作及资料,再此一并表示感谢。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本书配有电子教学课件、习题参考答案、汇编程序文件、程序效果视频等资源,所有资源都上传至UMU平台,只需要搜索:STC单片机入门-汇编语言版,就可以查看所有的资源。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本教材配备了单片机核心板,使用本教材的院校,如果需要可以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联系。
由于时间紧迫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热诚欢迎使用者对本书提出批评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