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嵌入式系统导论cps方法》[25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嵌入式系统导论cps方法

  • 出版社:松云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12-01
  • 热度:11225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嵌入式系统导论cps方法

定价:55元

作者:李 (Edward Ashford Lee)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111360216

字数: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000kg

编辑推荐


《嵌入式系统导论:CPS方法》不同于大多数嵌入式系统的书籍着重于计算机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嵌入式系统导论:CPS方法》的重点是论述系统模型与系统实现的关系,以及软件和硬件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嵌入式系统导论:CPS方法》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内容提要


Edward Ashford Lee编著的《嵌入式系统导论:CPS方法》是业界本关于CPS的专著,重点论述系统模型与系统实现的关系,以及软件和硬件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从CPS的视角,围绕系统的建模、设计和分析这三个方面,本书分成四大部分。部分(第2~6章)分别讲述动态建模、离散建模和混合建模,以及状态机的并发组合与并发计算模型。第二部分(第7~11章)强调嵌入式系统中处理器、存储器架构、输入和输出、多任务处理和实时调度的算法与设计,以及这些设计在CPs中的主要作用。第三部分(2~15章)重点介绍一些系统特性的规格、规格之间的比较方法、规格与产品设计的分析方法以及嵌入式软件特性的定量分析方法。第四部分包括两个附录,提供了一些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背景知识,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文中所介绍知识的理解。本书通过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设计和实现CPs的整体过程及各阶段的细节。
《嵌入式系统导论(CPS方法)》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海报:

目录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符号
章绪论
1.1应用
1.2一个实例
1.3设计过程
1.3.1建模
1.3.2设计
1.3.3分析
1.4小结
部分动态行为建模
第2章连续动态
2.1牛顿力学
2.2参量模型
2.3系统的特性
2.3.1因果关系系统
2.3.2无记忆系统
2.3.3线性和时不性
2.3.4稳定性
2.4反馈控制
2.5小结
练习
第3章离散动态
3.1离散系统
3.2状态的概念
3.3有限状态机
3.3.1转移
3.3.2发生响应时
3.3.3升级函数
3.3.4确定性和可接受性
3.4扩展状态机
3.5非确定性
3.5.1形式化模型
3.5.2非确定性的用途
3.6行为和轨迹
3.7小结
练习
第4章混合系统
4.1模态模型
4.1.1状态机的参量模型
4.1.2连续输入
4.1.3状态精化
4.2混合系统的分类
4.2.1时间自动机
4.2.2高阶动态
4.2.3管理控制
4.3小结
练习
第5章状态机的组合
5.1并发组合
5.1.1并列同步组合
5.1.2并列异步组合
5.1.3共享量
5.1.4级联组合
5.1.5通用组合
5.2分层状态机
5.3小结
练习
第6章并发计算模型
6.1模型结构
6.2同步响应模型
6.2.1反馈模型
6.2.2形式规范和形式不规范模型
6.2.3构建一个固定点
6.3数据流计算模型
6.3.1数据流原理
6.3.2同步数据流
6.3.3动态数据流
6.3.4结构化数据流
6.3.5进程网络
6.4实时计算模型
6.4.1时间触发模型
6.4.2离散事件系统
6.4.3连续时间系统
6.5小结
练习
第二部分嵌入式系统设计
第7章嵌入式处理器
7.1处理器类型
7.1.1微控制器
7.1.2dsp处理器
7.1.3图形处理器
7.2并行处理
7.2.1并行处理与并发处理
7.2.2流水线
7.2.3指令级并行
7.2.4多核架构
7.3小结
练习
第8章存储器架构
8.1存储技术
8.1.1ram
8.1.2非易失性存储器
8.2存储器层次结构
8.2.1存储映射
8.2.2寄存器文件
8.2.3便签式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
8.3存储模型
8.3.1存储地址
8.3.2栈
8.3.3存储器保护单元
8.3.4动态存储分配
8.3.5c的存储模型
8.4小结
练习
第9章输入和输出
9.1i/o硬件
9.1.1脉宽调制
9.1.2通用数字i/o
9.1.3串行接口
9.1.4并行接口
9.1.5总线
9.2并发环境下的顺序软件
9.2.1中断和异常
9.2.2原子性
9.2.3中断控制器
9.2.4中断建模
9.3模拟/数字接口
9.3.1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
9.3.2信号调节
9.3.3采样和走样
9.4小结
练习
0章多任务处理
10.1命令式程序
10.2多线程
10.2.1创建线程
10.2.2实现多线程
10.2.3互斥
10.2.4死锁
10.2.5存储一致性模型
10.2.6多线程问题
10.3进程和消息传递
10.4小结
练习
1章调度
11.1调度的基础知识
11.1.1调度决策
11.1.2任务模型
11.1.3调度程序的比较
11.1.4调度程序的实现
11.2单调速率调度
11.3早时限优先
11.4调度和互斥
11.4.1优先级倒置
11.4.2优先级继承协议
11.4.3优先级上限协议
11.5多处理器调度
11.6小结
练习
第三部分分析和验证
2章不量与时序逻辑
12.1不量
12.2线性时序逻辑
12.2.1命题逻辑公式
12.2.2ltl公式
12.2.3ltl公式的应用
12.3小结
练习
3章等价与精化
13.1规格建模
13.2类型等价与类型精化
13.3语言等价与包含
13.4模拟
13.4.1模拟关系
13.4.2形式化模型
13.4.3传递性
13.4.4模拟关系的非性
13.4.5模拟与语言包含
13.5互模拟
13.6小结
练习
4章可到达性分析和模型检测
14.1开放式与封闭式系统
14.2可到达性分析
14.2.1gp验证
14.2.2显态模型检测
14.2.3符号化模型检测
14.3模型检测中的抽象
14.4活跃属性的模型检测
14.4.1属性的自动机表达
14.4.2寻找可接受循环
14.5小结
练习
5章定量分析
15.1关注的问题
15.1.1极限分析
15.1.2阈值分析
15.1.3一般情况分析
15.2程序图
15.2.1基本块
15.2.2控制流图
15.2.3函数调用
15.3执行时间的决定因素
15.3.1循环界限
15.3.2指数的路径空间
15.3.3路径的可行性
15.3.4存储层次
15.4执行时间分析的基础
15.4.1优化问题的形式化
15.4.2逻辑流约束
15.4.3基本块的界限
15.5其他定量分析问题
15.5.1存储界限分析
15.5.2能耗和功耗分析
15.6小结
练习
第四部分附录
附录a集合和函数
附录b复杂度和可计算性理论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作者:(美)Edward Ashford Lee Sanjit Arunkuma

文摘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