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信息科学基础理论》[28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信息科学基础理论

  •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 出版时间:2019-09
  • 热度:12501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及海龙,自学成才,创建了信息子唯物主义哲学理论


内容简介

信息科学基础理论,实为信息子唯物论构成成分之一的信息子认识识。其研究对象就是作为高度抽象、高度一般化信息简称的信息的概念谱系。信息,就是对为一切信息子蕴含的本体论信息和仅为物质态信息子(脊椎动物)萌生携带的认识论信息的统称。其中,本体论信息与信息子生死与共、不可分离,不具有独立性,却天生具有真实性,为生物蕴含的本体论信息还具有遗传性和变异性。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展开的认识过程是认识论信息产生之母。认识论信息具有相对独立性、真假或然性、不可遗传性和可消亡性。高度抽像、高度一般化信息,既是本体论信息和认识论信息各自特性的统一体,又是二者共性的综合体,具有类别的统一性、复杂性,相对独立性和非守恒性。维纳倡导的“信息”实则星一个“内函不明,外延不清”的伪科学概念。此外,本书为信息科学核心学科群的创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及海龙,1947年11月18日生于河北省武邑县南口头村,1968年參加工作。1988年考取国家律师资格,1994年开始兼职律师工作。1994年12月出版《思政学基础》,2000年12月再版;1996年8月出版《龙吟集》;1998年1月出版《信息子论》,2019年再版;2012年11月出版《信息子进化论》;2019年出版《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由此创立了思政学基础理论,信息子唯物主义哲学理论和信息科学基础理论。


目录

目录:

第一章信息子………………………………………………………1

第一节信息子的定义和基本类别………………………………………………………1

第二节物态信息子具有信息层次的多层性,能量态信息子 不具有信息层次性………………………………………………………5

第三节物质态信息子具有进化性,能量态信息子不具有进化性………………18

第四节物质态信息子(脊椎动物)萌生携带的认识论信息具有 流动性,能量态信息子携带的认识论信息不能在相互间 流动………………29

第五节信息子具有信息转换性………………35

第六节互逆信息子………………53

第二章本体论信息………………61

第一节本体论信息的定义……………… 61

第二节本体论信息的性质……………… 69

第三节本体论信息的类别……………… 73

第三章认识论信息………………93

第一节认识过程………………93

第二节认识对象……………… 107

第三节Ⅰ型认识论信息与Ⅱ型认识论信息(上)………………128

第四节Ⅰ型认识论信息与Ⅱ型认识论信息(下)………………1 4 2

第五节认识论信息的定义、类别和性质……………… 154

第四章高度抽象、高度一般化信息………………180

第一节高度抽象、高度一般化信息的定义和类别………………180

第二节高度抽象、高度一般化信息的性质………………182

第三节高度抽象、高度一般化信息与信息子的关系………………195

第四节高度抽象、高度一般化信息概念的谱系………………197

第五章信息场……………… 201

第一节信息扩散………………201

第二节本体论信息场……………… 211

第三节认识论信息场………………218

第四节高度抽象、高度一般化的信息场………………221

第五节认识对象概念的完整谱系………………225

第六章互逆信息场………………228

第七章信息科学创建的哲学思考……………… 235

后记……………… 255


精彩书摘

样章

自1948年“信息”一词经维纳倡导大兴其道,作为一个学术概念诞生 以来,全世界的信息科学研究者们都紧步维纳和申农的后尘,亦步亦趋地跟 在他们身后,沿着他们的思路,按照他们画出的路线图展开研究,但令人非 常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虽然被学者们称道的所谓“部门信息学”获得了蓬勃 发展,呈现出一派百花争艳的局面,可是惟独属于信息科学研究者们自己的 那“一亩三分地”———信息科学核心学科群的建设却步履维艰,在这片园地 里梅兰罕见,甚为凄凉。其中,尤其是属于信息科学核心学科群中重要成员 之一的“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的创建,直到在我提笔撰写本书之前仍然看不 清眉目,而且路似乎越走越窄。两厢比照,不能不令每一位信息科学的研究 者感到汗颜。闫学杉先生认为:“信息科学目前正处于历史上最沉闷的低潮 期,但也不排除它可能正潜伏在一个革命的前夜。”①我很同意闫先生的观 点。不过在我看来,时下“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实际上就 是一层窗户纸,一戳就破,怎奈数十年来,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信息科学研究 者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捅破这层窗户纸,实在是令人扼腕,让人费解。其 实,捅破横亘在信息科学基础理论创建道路上的那层窗户纸的利器就是一句 话———维纳犯了混淆本体论信息概念和认识论信息概念的逻辑错误,他倡导 的“信息”是一种“内涵不明,外延不清”的所谓信息。我们只要修正了 维纳的错误,将他倡导的那种“内涵不明,外延不清”的信息弃之不用,而 以本体论信息和认识论信息取代之,那么,当前信息科学基础理论创建中遇 到的所有问题便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不过,要认定维纳倡导的“信息”概念不是一个科学概念,还需要给出 严格的证明,而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的。我认为自维纳以来,信息科学 的研究者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只不过是迈出了反证法的第一步,却没有迈出 反证法的第二步、第三步……。反证法。是数学家们经常运用的一种证明问 题的方法。这种证明方法的原理大致说就是:若要证明某一项命题—A为真 (或为假),那么先假设这项命题—A为假(或为真),然后在这个假设的前 提下,依照严密的逻辑进行推理,如果最后导出了荒谬的结论,那么便可以 认定:假设命题—A 为假(或为真)的做法是不行的,是错误的,由此证明 命题—A的确是真的(或的确是假的)。我之所以说自维纳以来信息科学研 究者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只不过是迈出了反证法的第一步,那是因为自维纳 以来的所有信息科学研究者们都一致认定,因维纳倡导而大兴其道的“信 息”概念是一个具有科学性的科学概念,而这种“一致认定”无疑只是一 种假定———即反证法中的第一步,至于维纳倡导的“信息”到底是不是一个 具有科学性的科学概念,还是一个有待证明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才对维纳倡导的“信息”概念展开了论证。首先,我假设维纳倡导的 “信息”是一个具有科学性的科学概念,那么,依据这个假定的前提自然应 该得出“现象”和“信息”是两个具有相容性概念的结论。但问题是“现 象”有真有假,所以,维纳倡导的“信息”也应该有真有假。又因为“信 息”与世间万物存在着联系,如惠勒所言“万物皆为信息”由此便可以推 知,与“信息”存在着联系的世间万物也有真有假。既然世间万物有真有 假,那么,由世间万物构成的客观世界也必定有真有假。这也就是说,客观 世界可以划分为真实的客观世界和虚假的客观世界。进而可以得出唯物论和 唯心论,无神论和有神论,一元论和二元论各自具有各自存在的客观依据, 都是具有科学性的科学理论———这一十足荒谬的结论。笔行至此,我便走完 了整个反证法的最后一步,即证明在假定维纳倡导的“信息”是一个科学概 念的前提下,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必然会得出十分荒诞不经的错误结论, 从而证明维纳倡导的“信息”不是一个具有科学性的科学概念,而是一个 “内涵不明,外延不清”的不具有科学性的伪科学概念(详细论证见第三章 第二节)。正因为“内涵不明,外延不清”的所谓信息不是一个具有科学性 的科学概念,所以,任何试图以这种“内涵不明,外延不清”的所谓信息构建“信息科学基础理论”,或者是构建什么诸如“统一信息理论” “理论信 息学”“普通信息科学”等的努力,便命中注定必然会以失败告终,永远不 会有任何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