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探索-馆里的思想》[35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探索-馆里的思想

  • 出版社:中图网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09-05
  • 热度:11292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探索-图书馆里的思想 作者 孙启存著
定价 29.8元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ISBN 9787807535584 出版日期 2009-05-01
字数 220000 页码 259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000Kg

   内容简介
在图书馆里探索那无穷无尽的思想资源,我们可以发现和汲取有益的精神财富;在图书馆里阅读,我们可以探究到文明的轨迹,收获历史深处的智慧。从古至今,图书馆保存和承载了人类思想和智慧的光荣与梦想,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曲折与辉煌,它严谨而有序地记录着人类每一个向前的脚步。

   作者简介
编 传承——文化苦旅中的绿洲 思想的断续:人类精神的坎坷之途 思想从产生与传播至形成的规模,都是具有偶然因素的。而在其中起到极其重要作用的就是图书馆。自图书馆出现之日起,图书馆就在时间、空间上架起了保存和传播思想文化的桥梁。通过图书馆对于典籍的系统化整理和保存,这些闪耀着思想火花的著作,才能世代流传,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典籍作为一种记录知识的载体,一经出现,即受到有意识地保护。典籍作为文明的结晶,不仅仅是同时代人表达思想、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更重要的是,典籍的保存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初,对于典籍的收藏,应该是私人性质的、小范围的。渐渐地,收藏的范围就扩展到各个领域的有价值的文献,而且,使用这些文献的人,不再限于收藏者本人,这样,图书馆就在意义上形成了。在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和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就已经有了经过组织编排的档案,即真正意义的图书馆。图书馆的兴衰存亡,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当社会有序发展时,图书馆也会随之发展,而当社会动荡、王朝更替时,图书馆也极可能首当其冲遭到破坏。因为馆藏的档案、文献所传递的思想,未必是新王朝所需要的。然而,图书馆的破坏,典籍的损伤,都动摇不了图书馆观念本身的确立。 真正有规模且有影响力的,应该是官方图书馆。这类图书馆具有私人藏书所不具备的很多优势条件。中国古代,从商周时期起,已经有了对于档案典籍的系统化保存。殷商时期对于甲骨的保存,应该是从事王室记事的史官,或者从事事务的巫师,他们收集各种甲骨,磨制加工,用于占卜。遇到征伐、祭祀等活动,先进行占卜,然后将卜辞刻写在甲骨上,收藏起来。这些甲骨上有的刻有占卜者的名字,有的刻有经管者的名字。这些线索无一不说明,商周时期已经有了初步的藏书活动,甲骨被有意识地收藏于固定的地点,有专人负责,长期保存,用以流传后世。在《吕氏春秋》中就有商周朝代更迭之时,史官带着档案文件出奔的记载。负责保存文件的史官,应当就是职业的图书管理员的前身。

   目录
编 传承——文化苦旅中的绿洲
 思想的断续:人类精神的坎坷之途
智慧的聚合与承载
圣者的智慧源泉
见证文明的曙光
艰辛的命运:曲折中前行的思想
“藏书”与“焚书”
灯塔般的文化屋脊
黑暗中的文明曙光
公共化:图书资源的价值再生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从“藏”到“阅”:曲折的本土化进程
数字文明:完善与挑战
第二编 闪耀——智慧上的明珠
 思想的港湾: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
腹有诗书气自华
窥得门径成大家
 智慧的灵光:万卷书中的万里路
先驱者的脚步
灵感的进发
 尘世中如何构筑象牙塔
文化的脊梁
学术的桥梁
社会的栋梁
第三编 守望——人类精神的希望彩虹
 理念:流动的伟大灵魂
民权的教室
童话的天堂
 智慧地标:知识的风景
天一生水:不老的传奇
塞纳河畔的巨书
不灭的火炬
地中海的圣地
 光荣与梦想
继往开来的东方文脉
让思想见证未来
夕照中的古国身影
极光下的北方明珠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