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控制技术》[50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控制技术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 出版时间:2009-07
  • 热度:11974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计算机控制技术(第2版)》系统地阐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及工程实际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分类、信号的采样与恢复、性能及指标、发展概况及趋势,Z变换、Z传递函数、Z变换的性质和定理、广义Z变换,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离散化设计方法和模拟化设计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状态空间分析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状态空间设计,复杂控制规律系统设计,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专家控制系统设计,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设计原则、步骤、输入输出通道设计、抗干扰技术以及应用实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计算机控制技术(第2版)》既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又注重工程实际的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程实际中常出现的问题。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计算机控制技术(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电子、自动控制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有关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1.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1.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1.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1.1.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1.2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1.2.1 信号的采样过程
1.2.2 采样定理
1.2.3 信息的恢复过程和零阶保持器
1.3 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习题

第2章 z变换及z传递函数
2.1 Z变换定义与常用函数Z变换
2.1.1 Z变换的定义
2.1.2 常用信号的Z变换
2.2 Z变换的性质和定理
2.3 Z反变换
2.4 广义Z变换
2.5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及其解
2.6 Z传递函数
2.6.1 Z传递函数的定义
2.6.2 Z传递函数与脉冲响应函数的关系
2.6.3 Z传递函数的求法
2.6.4 开环Z传递函数
2.6.5 闭环Z传递函数
2.6.6 Z传递函数的物理可实现性
2.6.7 在扰动作用下的线性离散系统
2.7 广义Z传递函数
习题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
3.1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1.1 S平面与Z平面的关系
3.1.2 离散系统输出响应的一般关系式
3.1.3 Routh稳定性准则在离散系统中的应用
3.2 离散系统的过渡响应分析
3.3 离散系统的稳态准确度分析
3.4 离散系统的响应
3.4.1 离散系统在采样点间的响应
3.4.2 被控对象含延时的输出响应
3.4.3 离散最少拍系统
3.5 离散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3.6 离散系统的频率分析法
习题

第4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离散化设计
4.1 最少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4.1.1 最少拍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4.1.2 阻尼因子法
4.1.3 任意广义对象的最少拍控制器设计
4.2 无波纹最少拍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4.3 误差平方和最小系统的设计
4.4 在扰动作用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4.4.1 针对扰动作用的设计
4.4.2 抑制扰动作用的设计
4.5 复合控制系统设计
4.6 数字控制器的根轨迹设计法
4.7 数字控制器的频域设计法
4.7.1 W变换
4.7.2 数字控制器的频率特性
4.7.3 w变换法的设计步骤
4.8 数字控制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
4.8.1 直接程序设计法
4.8.2 串行程序设计法
4.8.3 并行程序设计法
习题

第5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化设计
5.1 概述
5.2 模拟控制器的离散化方法
5.2.1 冲激不变法
5.2.2 加零阶保持器的Z变换法
5.2.3 差分变换法
5.2.4 双线性变换法
5.2.5 频率预畸变双线性变换法
5.2.6 零、极点匹配法
5.3 数字PID控制
5.3.1 PID控制的基本形式及数字化
5.3.2 数字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
5.3.3 数字PID控制算法
5.4 数字PID控制算法的改进
5.4.1 积分分离PID算法
5.4.2 不完全微分PID算法
5.4.3 微分先行PID算法
5.4.4 带死区PID算法
5.4.5 抗积分饱和PID算法
5.5 数字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5.5.1 试凑法_
5.5.2 扩充临界比例度法
5.5.3 扩充响应曲线法
习题

第6章 线性离散系统状态空间分析
6.1 线性离散系统状态方程
6.1.1 由高阶差分方程求状态方程
6.1.2 由Z传递函数求状态方程
6.2 连续状态方程的离散化
6.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闭环离散状态方程
6.4 线性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与特征值
6.5 线性离散状态方程的求解
6.5.1 递推法
6.5.2 Z变换法
6.6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可测性
6.6.1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6.6.2 线性离散系统的可控性
6.6.3 线性离散系统的可测性
6.6.4 可控性、可测性与传递函数矩阵的关系
习题

第7章 线性离散系统状态空间设计
7.1 线性离散系统输出反馈设计
7.1.1 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单变量最少拍系统设计
7.1.2 在单位速度信号作用下单变量最少拍系统设计
7.1.3 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多变量最少拍系统设计
7.2 线性离散系统状态反馈设计
7.2.1 设计单输入二阶系统的坐标变换法
7.2.2 n阶单输入系统的坐标变换法
7.2.3 设计单输入系统的递推法
7.2.4 多输入n阶系统的递推法
7.3 线性离散系统的极点配置与观测器
7.3.1 用状态反馈实现指定的极点配置
7.3.2 状态观测器
7.4 Liapunov最优状态反馈设计
7.5 最小能量控制系统设计
7.6 离散最优控制
7.6.1 离散极小值原理
7.6.2 离散动态规划法
习题

第8章 复杂控制规律系统设计
第9章 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第10章 专家控制系统设计
第11章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设计
第12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在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典的控制理论已经发展成熟和完备,并在不少工程技术领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模拟式自动控制系统也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直到现在,它仍然在许多工业部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许多元件和系统都已经形成标准化和系列化产品。尽管这种模拟式控制系统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是很有效的,对一些较复杂的多输入和多输出的参数相互耦合的系统也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它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在控制规律的实现、系统的优化、可靠性等方面越来越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综合进一步奠定了理论基础,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新型控制规律的实现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两者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1.1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计算机在控制工程中的主要用途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复杂的控制系统的分析、综合任务中进行数字仿真并完成复杂的工程计算;二是计算机作为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成预先规定的各种控制任务。
  ……

前言/序言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指计算机参与控制的闭环控制系统。近年来,微型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两者的结合推动了计算机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军事、航天技术、工农业、交通运输、生产管理和经济管理、能源开发与利用等重要部门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控制理论与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无限的生命力。
  目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参考书有多种,而且内容也不一。有的偏重实际,但理论性不强;有的偏重理论,但实际应用不多。作者根据多年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工作所得到的体会和经验,在本书中,既要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又要注重这些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力争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解决工程实际中常出现的问题。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以及工程实际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及分类、信号的采样与恢复、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及指标、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概况及趋势;z变换、z传递函数、Z变换的性质和定理、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及其解、广义Z变换、广义Z传递函数;计算机控制系统过渡响应分析、稳态准确度分析、稳定性分析、根轨迹分析法、频率分析法;计算机控制系统离散化设计方法;计算机控制系统模拟化设计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状态空间分析法;线性离散系统状态空间设计;复杂控制规律系统设计;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专家控制系统设计;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设计原则、步骤、输入输出通道设计、抗干扰技术及应用实例。
  本书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突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叙述力求简练,深入浅出,选材实用,注重理论与应用结合,设计与实现结合,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
  本书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又注重工程实际的应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解决工程实际中常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