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HCIE路由交换学习指南HCIE路由交换知识大全书籍》[43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HCIE路由交换学习指南HCIE路由交换知识大全书籍

  • 出版社:华心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17-08
  • 热度:12002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商品参数

HCIE路由交换学习指南
            定价 128.00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开本 16开
作者 泰克教育集团
装帧 平装-胶订
页数 777
字数
ISBN编码 9787115450005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专注于讲解HCIE路由交换技术的学习资料,书中深入分析了各协议实现细节,同时又结合实例对原理加以系统的归纳z结,使读者能全面学习到路由交换的重要知识。本书共分10章,从路由基础讲起,分别阐述了RIP,OSPF及ISIS协议,并主要介绍了控制路由的工具使用;同时针对大型网络的实现加以说明;zui后针对华为的各种交换技术,包含多种VLAN技术及生成树协议等进行了介绍。

作者介绍

刘大伟,男,年龄30~40岁,学历本科,上海泰克网络实验室(上海海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任,HCIE培训行业中quan 威、知名的作者。



关联推荐

1. 华为培训金-牌合作伙伴,目前拥有自己的培训体系、教材编写中心和强大的用户群。基于《华为ICT认证培训系列丛书》编写,该套丛书已出版10本,均多次加印,zui多加印13版次,在两年半时间已销售近2万册。 2. 作者在HCIE培训行业中*-威、知名。 3. 本书是目前W1能全面涉及HCIE路由交换各方向知识的书籍。 4. 本书对华为技术实现做了系统的归纳z结。 


目录

目 录 

DI一章 IP路由基础 1 

1.1 IPv4地址规划 2 

1.1.1 IPv4地址 2 

1.1.2 主网及子网划分 2 

1.1.3 IPv4报文 3 

1.2 IP路由表和FIB 5 

1.2.1 IP路由转发和标签交换 5 

1.2.2 IP路由表和FIB表 5 

1.2.3 路径选择 9 

1.2.4 路由的度量 17 

1.2.5 下一跳 17 

1.3 有类和无类路由 18 

1.3.1 有类路由协议与无类路由协议 18 

1.3.2 有类查找方式和无类查找方式 18 

1.4 静态路由 19 

1.4.1 概述 19 

1.4.2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的区别 19 

1.4.3 静态路由 19 

1.5 动态路由协议 20 

1.5.1 概述 20 

1.5.2 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 20 

1.5.3 矢量路由协议 21 

1.5.4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21 

1.6 IPv6 23 

1.6.1 IPv6概述 23 

1.6.2 IPv6地址 25 

1.6.3 IPv6的报文格式 29 

1.6.4 ICMPv6 38 

1.7 NDP 45 

1.7.1 NDP概述 45 

1.7.2 无状态自动配置 46 

1.7.3 路由器发现 46 

1.7.4 地址解析 47 

1.7.5 DAD(重复地址检测) 49 

1.7.6 重定向原理 51 

1.8 思考题 51 

D 二章 路由信息协议 54 

2.1 RIP的基本知识 55 

2.1.1 RIP的基本原理 55 

2.1.2 RIP的定时器 55 

2.1.3 距离矢量协议的问题 56 

2.2 RIP的报文及版本 57 

2.2.1 RIP的工作过程 57 

2.2.2 RIPv1的报文格式 57 

2.2.3 RIPv2的报文格式 58 

2.2.4 RIPv1和RIPv2的比较 59 

2.2.5 RIP的兼容版本 60 

2.2.6 RIPv1路由收发规则 61 

2.2.7 案例研究:运行不同版本能否正常收发路由 61 

2.2.8 案例研究:运行RIPv1路由能否正常收发路由 63 

2.2.9 案例研究:运行RIPv1传递路由的问题 65 

2.3 RIP的防环机制 67 

2.3.1 水平分割 68 

2.3.2 毒性逆转 68 

2.3.3 **大计数器 69 

2.3.4 触发更新 69 

2.4 RIP的**特性 69 

2.4.1 silent-interface和peer ip-address 69 

2.4.2 metricin和metricout 70 

2.4.3 RIPv2的认证 70 

2.4.4 路由聚合 72 

2.4.5 案例研究:自动路由聚合造成不连续子网问题 73 

2.4.6 案例研究:手动聚合造成的路由环路问题 74 

2.5 RIPng协议 74 

2.5.1 RIPng协议介绍 74 

2.5.2 RIPng报文格式 75 

2.5.3 RIPng协议特性 75 

2.5.4 RIPng下一跳 76 

2.5.5 RIPng配置实例 77 

2.6 案例分析 83 

2.6.1 案例1:接口故障造成的RIP收敛问题 83 

2.6.2 案例2:RIPv2中Next-hop的作用 85 

2.7 思考题 87 

D三章 OSPFv2及OSPFv3 89 

3.1 OSPF邻居关系的建立及握手过程 90 

3.1.1 概述 90 

3.1.2 邻居发现 90 

3.1.3 邻居关系建立过程 91 

3.1.4 邻接关系建立过程 93 

3.1.5 影响邻居关系及邻接关系建立的问题 95 

3.1.6 OSPF网络类型 97 

3.2 数据库同步及泛洪机制 99 

3.2.1 OSPF报文结构 99 

3.2.2 LSA格式及类型 103 

3.2.3 泛洪机制 104 

3.3 拓扑描述及路由计算 107 

3.3.1 LSA 1和LSA 2内容分析 107 

3.3.2 DR及虚节点作用 112 

3.3.3 SPF路由计算 114 

3.4 区域结构设计 117 

3.4.1 OSPF区域结构及防环设计 118 

3.4.2 LSA3及区域间路由通告 118 

3.4.3 ABR定义及其路由通告 121 

3.4.4 Area类型及特殊类型区域 122 

3.4.5 区域分割 124 

3.4.6 Vlink原理 125 

3.5 LSA4和LSA5 131 

3.5.1 LSA4 131 

3.5.2 LSA5 132 

3.5.3 Forwarding-Address作用 133 

3.5.4 场景分析1:外部路由的访问路径 138 

3.5.5 场景分析2:外部路由计算 139 

3.6 NSSA及LSA7 140 

3.6.1 NSSA区域 140 

3.6.2 NSSA ABR=ASBR 141 

3.6.3 LSA7翻译 142 

3.6.4 场景分析1:负载分担及次优路径 143 

3.6.5 场景分析2:OSPF外部路由所引起的环路 144 

3.7 选路规则及路由控制 146 

3.7.1 OSPF选路规则 146 

3.7.2 OSPF矢量特性 147 

3.7.3 OSPF路由控制 148 

3.7.4 路由聚合 158 

3.7.5 默认路由 161 

3.8 OSPFv3 163 

3.8.1 OSPFv3与OSPFv2的相同点 164 

3.8.2 OSPFv3与OSPFv2的不同点 164 

3.8.3 OSPFv3中LSA的定义 167 

3.8.4 OSPFv3中新LSA及其对收敛的影响 168 

3.8.5 OSPFv3配置实例 170 

3.9 思考题 179 

D四章 IS-IS 182 

4.1 IS-IS基础 183 

4.1.1 历史及OSI模型 183 

4.1.2 IS-IS地址 183 

4.1.3 IS-IS报文结构 184 

4.1.4 IS-IS区域及路由器角色 186 

4.1.5 IS-IS网络类型 189 

4.2 IS-IS邻接关系 189 

4.2.1 握手报文 189 

4.2.2 邻接关系的建立 191 

4.3 IS-IS链路状态数据库 201 

4.3.1 概述 201 

4.3.2 IS-IS链路状态数据同步使用的报文 202 

4.3.3 泛洪机制 212 

4.3.4 链路状态数据库同步过程 214 

4.4 LSP分片扩展(Fragmentation) 216 

4.4.1 原理概述 216 

4.4.2 基本概念 216 

4.4.3 LSP分片方式 217 

4.5 IS-IS的收敛和扩展特性 218 

4.5.1 增量SPF算法(I-SPF) 218 

4.5.2 部分路由计算(PRC) 219 

4.5.3 智能定时器 220 

4.5.4 LSP的快速扩散 221 

4.5.5 IS-IS认证 221 

4.5.6 IS-IS度量及扩展 222 

4.6 IS-IS GR 224 

4.6.1 GR技术概述 224 

4.6.2 基本术语 224 

4.6.3 IS-IS GR TLV与计时器 224 

4.6.4 IS-IS GR的运行机制 226 

4.7 IS-IS网络案例 226 

4.7.1 案例1:路由泄露 226 

4.7.2 案例2:IS-IS路由聚合 229 

4.7.3 案例3:路由通告和过滤 230 

4.8 IS-IS for IPv6 234 

4.8.1 概述 234 

4.8.2 IS-ISv6使用的TLV 234 

4.8.3 IS-IS多拓扑 236 

4.8.4 IS-IS在IPv6网络中的配置案例 238 

4.9 OSPF与IS-IS的对比 242 

4.10 思考题 243 

D五章 路由控制 248 

5.1 ACL和IP prefix-list 249 

5.1.1 ACL 249 

5.1.2 前缀列表ip-prefix 257 

5.2 路由策略与策略路由 260 

5.2.1 路由策略与策略路由介绍 260 

5.2.2 路由策略工具1:filter-policy 260 

5.2.3 路由策略工具2:route-policy 266 

5.2.4 策略路由PBR 272 

5.3 聚合路由和默认路由 275 

5.3.1 聚合路由 275 

5.3.2 默认路由 278 

5.4 路由引入 280 

5.4.1 路由引入 280 

5.4.2 路由引入的问题 289 

5.5 综合案例:多协议之间的路由引入 293 

5.6 思考题 296 

D六章 BGP 298 

6.1 BGP基础 299 

6.1.1 BGP概述 299 

6.1.2 路径矢量路由协议 299 

6.1.3 BGP与IGP对比 300 

6.1.4 BGP接入 301 

6.1.5 BGP邻居建立 302 

6.1.6 BGP报文结构 307 

6.2 BGP路径属性 312 

6.2.1 属性分类 312 

6.2.2 属性的用法 314 

6.2.3 BGP工作原理 322 

6.2.4 BGP路由及默认路由 331 

6.2.5 案例分析 333 

6.3 BGP的路由控制 338 

6.3.1 控制策略 338 

6.3.2 案例分析 345 

6.4 BGP的应用与优化 356 

6.4.1 大型的BGP 356 

6.4.2 路由反射器 356 

6.4.3 BGP联盟 367 

6.4.4 BGP对等体组 380 

6.4.5 路由衰减 382 

6.4.6 BGP设计场景 383 

6.5 BGP的特性 393 

6.5.1 BGP的安全性 393 

6.5.2 BGP的可靠性 394 

6.5.3 MP-BGP 399 

6.6 思考题 403 

D七章 Multicast 405 

7.1 组播基础 406 

7.1.1 组播应用 406 

7.1.2 组播工作原理 406 

7.1.3 组播模型 410 

7.1.4 组播地址 410 

7.1.5 组播转发过程 412 

7.2 IGMP 415 

7.2.1 IGMP version 1 416 

7.2.2 IGMP version 2 418 

7.2.3 IGMP version 3 422 

7.2.4 IGMP Proxy 430 

7.2.5 IGMP路由表 432 

7.3 IGMP SDoping 435 

7.3.1 IGMP SDoping原理描述 435 

7.3.2 IGMP SDoping Proxy 439 

7.4 PIM组播路由协议基础 442 

7.4.1 协议概述 442 

7.4.2 邻居发现及协商 442 

7.4.3 PIM邻居协商 442 

7.4.4 PIM报文种类及格式 445 

7.5 PIM DenseMode 446 

7.5.1 扩散(Flooding)及剪枝机制 446 

7.5.2 嫁接机制 452 

7.5.3 状态刷新机制 453 

7.5.4 剪枝否决机制及剪枝延迟(PrunePending)计时器 457 

7.5.5 断言(Assert)机制 458 

7.6 PIM Sparse Mode 465 

7.6.1 SPT和RPT树对比 466 

7.6.2 RP控制 466 

7.6.3 动态RP部署 469 

7.6.4 PIM SM建树过程 475 

7.6.5 场景示例1:共享网段上掉头(turnaround)机制 491 

7.6.6 场景示例2:分析组播转发过程 495 

7.7 PIM SSM 499 

7.7.1 PIM SSM简介 499 

7.7.2 SSM的工作机制 500 

7.7.3 IGMP SSM Mapping 502 

7.8 MSDP及MBGP 504 

7.8.1 MSDP原理描述 504 

7.8.2 MSDP路由器的类型及部署结构 505 

7.8.3 MSDP工作机制 506 

7.8.4 AnycastRP应用 509 

7.8.5 SA过滤控制 514 

7.8.6 MBGP简介 515 

7.8.7 MBGP及MSDP案例 517 

7.9 思考题 522 

D八章 MPLS及MPLS VPN 525 

8.1 MPLS基础 526 

8.1.1 什么是MPLS 526 

8.1.2 MPLS的产生背景 526 

8.1.3 MPLS网络结构及术语解释 526 

8.1.4 MPLS标签格式 528 

8.1.5 LSP的建立 529 

8.2 LDP协议 532 

8.2.1 LDP的基本概念 532 

8.2.2 LDP的报文 534 

8.2.3 LDP标签的发布和管理 537 

8.2.4 LDP会话的建立过程 542 

8.2.5 LDP的环路检测 545 

8.2.6 LDP和IGP的同步 546 

8.2.7 LDP案例分析 548 

8.3 MPLS VPN 556 

8.3.1 VPN基础 556 

8.3.2 MPLS VPN的网络结构 558 

8.3.3 MPLS VPN基本概念 558 

8.3.4 路由发布过程 563 

8.3.5 数据转发过程 571 

8.3.6 常见问题 577 

8.3.7 PE-CE之间的路由协议 577 

8.3.8 MCE 594 

8.3.9 Internet接入 598 

8.3.10 跨域的MPLS VPN解决方案介绍 602 

8.4 思考题 619 

D九章 交换技术 622 

9.1 VLAN 623 

9.1.1 VLAN基础 623 

9.1.2 VLAN原理 624 

9.1.3 划分VLAN的方式 626 

9.1.4 VLAN扩展应用 633 

9.2 STP 660 

9.2.1 STP概述 660 

9.2.2 STP基本概念 661 

9.2.3 STP报文类型 667 

9.2.4 拓扑收敛计算 669 

9.2.5 拓扑变化通知 671 

9.2.6 STP设计建议及不足 672 

9.3 RSTP 673 

9.3.1 RSTP概述 673 

9.3.2 RSTP相比于STP 673 

9.3.3 快速收敛机制 676 

9.3.4 拓扑变化通知机制 681 

9.3.5 扩展性及优化RSTP与STP兼容 683 

9.4 MSTP 683 

9.4.1 MSTP和STP/RSTP的比较 683 

9.4.2 MST原理 684 

9.4.3 MST拓扑计算 695 

9.5 STP其他保护技术 704 

9.5.1 BPDU protection(BPDU防护) 704 

9.5.2 根防护 705 

9.5.3 环路保护——Loop protection 705 

9.5.4 TC防护 706 

9.5.5 BPDU filter 707 

9.6 PPP 707 

9.6.1 PPP的简介 707 

9.6.2 PPP的认证 710 

9.6.3 MP简介 712 

9.7 PPPoE简介 713 

9.7.1 PPPoE工作原理 714 

9.7.2 PPPoE验证过程 715 

9.7.3 PPPoE报文 716 

9.8 思考题 718 

D十章 QoS 722 

10.1 QoS定义及模型 723 

10.2 QoS部署工具 725 

10.3 分类 729 

10.4 标记 733 

10.4.1 本地优先级和报文优先级 733 

10.4.2 优先级映射 734 

10.4.3 优先级种类 734 

10.5 队列技术 744 

10.5.1 软件队列技术(一)Qos Queue-profile 745 

10.5.2 软件队列技术(二)Class-Based Queueing 751 

10.6 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 756 

10.7 监管、整形及限速 760 

10.8 诊断命令 776 

10.9 思考题 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