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网络综合布线网络综合布线基础理论系统组成设计布线施工技术布线系统测试工程验收》[43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网络综合布线网络综合布线基础理论系统组成设计布线施工技术布线系统测试工程验收

  • 出版社:凤凰新华书店旗舰店
  • 出版时间:2020-07
  • 热度:12822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网络综合布线(第2版)》全面、系统地讨论了网络综合布线基础理论、系统组成及设计、布线施工技术、布线系统测试与工程验收等知识;并针对当前网络布线领域的新技术发展,给出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及其典型应用。
  《网络综合布线(第2版)》共10章,分为4个知识单元。基础理论单元主要介绍网络布线所要用到的理论基础。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单元讨论网络布线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布线工程解决方案等。布线施工技术单元讨论网络布线系统的安装施工、双绞线电缆、光纤光缆的布线技术。布线系统测试与工程验收单元重点介绍网络布线系统的测试与工程验收方法,以及布线故障诊断技术等。附录给出相关的综合布线系统标准参考目录、常用名词术语,以及常用图形符号。为帮助读者掌握基本理论和技术,每章末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与练习题。
  《网络综合布线(第2版)》以观念新、内容新、体例新为特色,知识结构合理,实用性强;文字叙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概念描述准确,清楚易懂;内容组织突出了有线网络,并涉及无线网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技术著作。
  《网络综合布线(第2版)》适用面较广,可供高等院校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信工程及管理、广播电视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集成等专业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IT管理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作者简介

刘化君(1954.4~),男,汉族,山东临沂人。1998年评聘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教授。2002年任职于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清华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高速路由器中一种实现QoS保证的分组转发方案》(EI收录)学术论文60余篇;编著出版《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综合布线》及《网络工程师教育丛书》等著作、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40部,其中获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著作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网络处理器路由队列管理与分组调度》等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计划基金项目3项;"电气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目录


D1单元 基础理论单元 / 001
D1章 绪论 / 003
1.1 何谓网络综合布线 / 003
1.1.1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历程 / 003
1.1.2 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概念 / 006
1.1.3 网络综合布线的含义 / 009
1.2 网络综合布线的意义及特点 / 011
1.2.1 网络综合布线的意义 / 011
1.2.2 网络综合布线的特点 / 015
1.3 网络综合布线的相关标准 / 016
1.3.1 制定布线标准的组织机构 / 016
1.3.2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概要 / 020
1.4 网络综合布线发展趋势 / 025
思考与练习 / 027
D2章 网络传输媒体 / 028
2.1 双绞线电缆 / 028
2.1.1 双绞线电缆的构成 / 029
2.1.2 双绞线电缆的类型 / 030
2.1.3 双绞线电缆的性能 / 034
2.1.4 双绞线电缆的标识 / 037
2.1.5 常用双绞线电缆简介 / 039
2.1.6 双绞线电缆的选用 / 045
2.2 光纤和光缆 / 046
2.2.1 光纤结构 / 046
2.2.2 光纤的类型 / 048
2.2.3 光纤的传输性能 / 051
2.2.4 光纤的标准 / 057
2.2.5 光缆及其性能 / 058
2.2.6 通信光缆简介 / 062
2.3 同轴电缆 / 071
2.4 端接跳线 / 073
思考与练习 / 076
D3章 网络接续设备 / 77
3.1 双绞线系统连接部件 / 077
3.1.1 双绞线连接器 / 078
3.1.2 双绞线配线架 / 081
3.1.3 跳接设备 / 086
3.1.4 端子设备 / 089
3.2 光纤系统连接部件 / 091
3.2.1 光纤连接器 / 091
3.2.2 光信号转换器件 / 098
3.2.3 光纤配线架 / 099
3.2.4 光纤配线箱 / 102
3.2.5 多媒体铜缆光纤组合式配线系统 / 103
3.3 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 / 104
3.3.1 网卡 / 105
3.3.2 集线器 / 107
3.3.3 交换机 / 111
3.3.4 路由器 / 117
思考与练习 / 123
D4章 信道传输特性 / 125
4.1 信道传输特性的概念 / 125
4.1.1 信道和链路 / 125
4.1.2 数据传输主要指标 / 130
4.1.3 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性 / 135
4.2 电缆信道传输性能指标 / 137
4.2.1 直流环路电阻 / 138
4.2.2 特征阻抗 / 138
4.2.3 回波损耗和结构回波损耗 / 139
4.2.4 衰减 / 141
4.2.5 串扰 / 144
4.2.6 链路时延和时延偏差 / 148
4.3 光纤信道传输性能指标 / 149
4.3.1 光纤的工作波长 / 149
4.3.2 光纤信道的损耗 / 150
4.3.3 光纤链路的传输指标 / 152
4.3.4 反射损耗 / 153
4.3.5 多模光纤模式带宽 / 154
4.4 信道传输性能的优化 / 154
思考与练习 / 156
D2单元 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单元 / 157
D5章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 159
5.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 159
5.1.1 工作区 / 159
5.1.2 配线子系统 / 161
5.1.3 干线子系统 / 163
5.1.4 建筑群子系统 / 166
5.1.5 入口设施(设备间、进线间) / 167
5.1.6 管理系统 / 170
5.2 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结构 / 176
5.2.1 常见网络拓扑结构 / 176
5.2.2 综合布线系统的信道构成 / 179
5.3 智能配线系统 / 182
5.3.1 智能配线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 182
5.3.2 电子配线架 / 183
5.4 综合布线系统的服务网络 / 191
5.4.1 计算机网 / 191
5.4.2 电信网络 / 197
5.4.3 广播电视网 / 204
思考与练习 / 206
D6章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 208
6.1 概述 / 208
6.1.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原则 / 208
6.1.2 综合布线系统等级划分 / 212
6.1.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步骤 / 213
6.2 综合布线系统具体设计 / 214
6.2.1 工作区的设计 / 215
6.2.2 配线子系统的设计 / 218
6.2.3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 224
6.2.4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 / 228
6.2.5 入口设施的配置设计 / 231
6.2.6 管理系统的设计 / 235
6.3 光纤到户工程设计 / 242
6.3.1 光纤到户工程及其界面 / 242
6.3.2 用户接入点设置 / 243
6.3.3 地下通信管道设计 / 245
6.3.4 光缆与配线设备的选用 / 247
6.4 光纤接入的典型应用 / 248
6.4.1 FTTx全光网络(PON技术) / 248
6.4.2 光纤+以太网接入方式 / 253
6.4.3 HFC接入方式 / 253
思考与练习 / 254
D7章 布线工程设计案例 / 256
7.1 住宅小区光纤到户布线工程 / 256
7.1.1 智能住宅小区宽带接入网的技术选择 / 256
7.1.2 FTTH在智能住宅小区中的部署 / 257
7.1.3 FTTH入户光缆线路设计 / 259
7.1.4 智能住宅小区FTTH的工程实现 / 260
7.2 数据中心网络布线系统 / 262
7.2.1 数据中心网络 / 263
7.2.2 数据中心布线系统 / 266
7.2.3 数据中心机房走线方式及桥架 / 271
7.2.4 数据中心KVM技术方案 / 273
7.3 智能园区无线网络系统 / 276
7.3.1 智能园区无线网络的构建 / 276
7.3.2 无线网络组网模式 / 282
7.3.3 无线网络典型部署方案 / 283
7.4 布线工程设计示例 / 287
7.4.1 布线工程方案的内容结构 / 287
7.4.2 布线工程方案的编制 / 290
7.4.3 布线工程方案范文 / 291
思考与练习 / 307
D3单元 布线施工技术单元 /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