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多维视角下现代文学与审美研究周国霞北京工业计算机与互联网书籍》[36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多维视角下现代文学与审美研究周国霞北京工业计算机与互联网书籍

  • 出版社:青草书店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19-11
  • 热度:11771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多维视角下现代文学与审美研究
作者:周国霞著
定价:48.0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11-01
ISBN:9787563968725
印次:
版次:
装帧:
开本:

  内容简介

$a本书分八章,内括: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沿革;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型与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的文体发展;文学的审美性研究;中国现代审美理论的构建与发展等。


  目录

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沿革节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第二节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第三节 现代传播与新文学的发展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型与发展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论转型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能转型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体发展节小说的现代化发展第二节诗歌的现代化发展第三节散文的现代化发展第四章 文学的审美性研究节 文学艺术形象概述第二节文学中的审美观念第三节文学的能第四节文学审美的特征
第五章现代文学审美理论的构建与发展节现代文学审美理论的产生第二节现代文学审美理论的初步构建第三节现代审美理论的深入发展第六章 文学审美的主客体与审美场节文学审美中的主体第二节文学审美中的客体第三节文学审美中的审美场第七章文学经验与文学体验中的审美节文学经验中的审美第二节文学体验中的审美…第八章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审美…
节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叙事…
第二节审美作为现代文学理论中的核心问题·第三节审美的现代性与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参考文献


  前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现代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迎来了重要时期。我国现代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的发生不仅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我国文学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不断推动着我国文学向现代转型与发展,其在理能、文体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和深化作用。
文学与审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文学审美有着丰富的内容括文学的审美观念、能、审美特性、审美理论、审美主客体、审美场、审美体验等。因此,现代文学的发展了文学审美的变革,现代文学审美也逐步开始构建和发展。本书即从多维视角展开对现代文学与审美的研究。
本书共分为八章。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沿行研究;第二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型与发行研究;第三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文体发行研究;第四章对文学的审美行研究;第五章对现代文学审美理论的建构与发行研究;第六章对文学审美的主客体与审美行研究;第七章对文学经验与文学体验中的审行研究;第八章对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审行研究。
本书共八章,约20万字。为了保证研究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在撰写的过程中笔者参阅了很多学者关于现代文学与审美的资料,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后,由于作者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同行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摘要

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沿革
文学作为社会人文意识高度凝聚后发展的表现,通常与社会现状以及历史
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代传
节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
一、五四运动时期
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和《命论》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命的开始。其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宣告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
在中国现代文学,现代社会制度、现代文化形态等外部变革力量的变迁及影响是我国文学的观念、形式、美感生成的主要动力。文学观念、文学形式的发展与历史变革、政治权利、经济制度等社会话语紧密联系在一起。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历史变革,在这样一个翻天覆地、改弦更张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的社会话语在诸多领域开始跨入现代性社会的发展历程,例如文化形态、思想意识、工业经济、政治等,中国现代文学也随入了现代性的发展的历史征途。
(一)从现代性的视阈来理解五四运动
许多人认为,五四运动是发生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宣言。1919年的5月4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宣告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秩序的结束,昭示了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秩序、政治经济、文学艺术跨入了一种崭新的现代性历史征程。
当然,无论是一个旧的社会制度的崩毁,还是一个新历史时代的开启,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现代性的视阈来讨论五四运动的意义,可以把五四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