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研究 |
作者: | 马文文著 |
定价: | 46.0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8-12-01 |
ISBN: | 9787563965540 |
印次: | |
版次: | |
装帧: | |
开本: |
内容简介 | |
本书主要内括: 绪论、反映社会现象 探讨人生真谛 —— 论人生派小说、强调主观抒发 推崇艺术 —— 论艺术派小说、新感觉派与心理分析小说等。 |
目录 | |
章绪论 节从流派的角度研究现代小说 第二节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 第三节中国现代小说的流派 第四节形成小说流派的诸因素 第五节如何评估各流派小说的现代化程度 第二章反映社会现象探讨人生真谛——论人生派小说 节从失望和希望中崛起 第二节萌发期与早期人生派 第三节全盛期与问题小说 第四节成熟期与早期乡土小说 第五节转向期与人生派的分化 第三章强调主观抒发推崇艺术——论艺术派小说 节 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 第二节个性主义的风格特征 第三节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第四节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 第五节郁达夫与感伤小说 第六节张与 第四章新感觉派与心理分析小说 节中国新感觉派的形成-. 第二节新感觉派主要作家 第三节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 ....... |
前言 | |
文学流派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将文和文学创作紧密地联系起来,人们既能从文中找出作家创作风格形成的缘由,又能从作家作品中看出文的发展和变迁。文学流派上承思潮,下连作家,使文学史的研究更加系统全面,更具有整体性。 自从一九八一年文学召开现代文流派研究会议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已有数百篇,专著也有几种,但专门论述中国现代小说流派的书却不多。本书意在尽可能地对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做较深入的论述,为小说流派研究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对于小说流派的确定,也同其他文学流派的确定一样,意见不一,宽严有别。过严者要求社团、刊物、宣言、文艺思想和风格特征样样齐备,过宽者则认为只要是有有影响的刊物或社团,都能视为流派。前者使流派,后者使流派泛滥成灾。笔者认为,派不一定要有社团、刊物、宣言,但必须是在思想、艺术上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特征并造成一定的影响,形成一定气候的作家群体。如人生派探索人生的真谛,艺术派则主张主观的抒发;京派有着乡土情结,海派则表现都市的嘈杂;山药蛋派有着山药的纯朴,荷花淀派有着荷花的优美。他们都在自己的主张和追求下,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个个有着风格特征的艺术流派。 要研究中国现代小说流派,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流派的划分。虽然流派的形成是过去的事情,是既成事实,但关于流派的划分仍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而这不同的划分,来自划分角度的差异。如有的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划分,即分为:人生派(现实主义)、艺术派(浪漫主义)、现代派(现代主义);有的根据表现方法来划分,即分为:心理分析派、社会剖析派;有的从描写对象的角度划分,即分为:革命文学派、乡土文学派、都市派、青年派;有的则按地区划分,即分为:京派、海派。派可以分出支流,如人生派分出了问题小说和早期乡土文学;派有几种称谓,如艺术派,有的叫它自我小说派,有的叫它浪漫派,有的叫它身边小说派.这些称谓都体现出这个流派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都有道理,但概括叉不够全面。这样一来,将各种提法的流派汇合起来,就有几十种。作者从中选取部分在文学有一定影响的,被人们公认的流行论述,不求全面,但求深入。 流派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因为这是对一个作家群体的研究。既要研究群体的共性, ....... |
摘要 | |
章绪论 节从流派的角度研究现代小说 “五四”以后的中国小说虽然只有几十年历史,但它的发展非同寻常,不仅篇幅浩繁,变化巨大,而且成就冠于其他各种文学体裁。要想而又概括地描述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是摆在小说史研究者面前一个不算容易的课题。一些研究者正为此探索着多种多样新的角度和方法。 “反映着时代脉搏的知识分子形象”开始,二、三、四章分别考察了“解放途中的妇女形象”“斗争中成长的工人形象”“从昏睡到觉醒的农民形象”,第五章论述了“具有前驱者者姿态的革命党人形象”,第六章论述了“改造和变化中的市民形象”,第七章写的是“嵌着时代印记的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后一章列述了其他人物形象——军官与士兵、地主与资本家、和政客,等等。这种以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为纲的写法,确有它自己的。它的好处是,可以较清楚地显示出小说发展同时代发展的紧密关系,通过小说史从侧面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看出时代车轮的辙印。但是,这种写法也容易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小说史可能成为人物系列论的汇编,不容易很有立体感地反映出现代小说丰富的层次和各个不同的方面。因为.构成小说的因素多,绝不只是人物形象,除了通常所谓题材、主题、情节、结构之外,还有作者生活体验的不同角度、审美情趣的高低悬殊、创作方法手法的巨大差异、文艺思潮渊源的各不相同、艺术风格个性的千差万别……这些都应该是小说史加以探讨的对象。只看人物形象的身份,很容易把小说的其他许多重要方面忽略过去。二是容易产生把作品割裂的毛病。因为.一部具体的作品很少只写一个人物或一类人物,是要写许多方面的人物,既写工人。也写资本家,既写农民,也写地主,还要写到知识分子、农民、仆人等。像茅盾的《子夜》、李劫人的《死水微澜》到《大波》、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都写到了大群的多种身份的人物,如果按人物形象分类论述,势必一个作品要分散在好几章里讲到,这不是人为地制造出麻烦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