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忠孝节勇和席涛合肥工业计算机与互联网书籍》[21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忠孝节勇和席涛合肥工业计算机与互联网书籍

  • 出版社:读买天下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12-12
  • 热度:12034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忠孝节勇和
作者:席涛主编
定价:36.0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65011665
印次:
版次:
装帧:
开本:

  内容简介

本书共五章内括:说忠;说孝;说节;说勇;说和;具体内含:人与人的忠、上思利民,忠也、忠君、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孝的源流及演变、儒学与孝、孝的地位及社会意义、孝的现状和传承、个体气节、民族气节等内容。


  目录

/2

章说忠/1pan>

节人与人的忠/16

第二节上思利民,忠也/22

第三节忠君/30

第四节忠于祖国、忠于人民/42

第二章说孝/49

节孝的源流及演变/52

第二节儒学与孝/58

第三节佛教与孝/64

第四节孝的地位及社会意义/66

第五节孝的现状和传承/74

第三章说节/8pan>

节个体气节/84

第二节民族气节/92

第四章说勇/103

节孔子:知、仁、勇/106

第二节孟子:理性之勇/110

第三节荀子:士君子之勇/114

第四节宋明理学家:义理之勇/120

第五节霍去病:驰骋沙场之勇/124

第六节商鞅:改革变法之勇/128

第七节韩愈、柳宗元:新之勇

第八节蔺相如:为人宽容之勇/136

第五章说和/145

节人与自身的和谐/148

第二节家和万事兴/156

第三节构建和谐社会/162

第四节人与自然的和谐/170

第五节世界和谐/176


  摘要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四书”、“五经”为其渊薮;如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则以儒、道二家为其归致。但就官方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而言,考之长达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状况,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正统的地位,对中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由此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当然,其他诸子百家之思想文化亦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文化浩瀚渊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有着诸多的道德规范,如有丰富的践履道德规范的德行,有如何实现道德社会的道德教育思想,有中国文化独到的修身之道,以及道德名言、理论等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时代,《尚书·尧典》中就有“以亲九族”、“协和万邦”的表述。在殷墟的甲骨文字里,也已经出现“礼”、“德”、“孝”等文字,说明商代就已制定有体系性道德规范,出现了所谓“六德”,即“知、仁、圣、义、忠、和”的提法。到了周代社会,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他从自己的政治理念出发,形成一套较为全面系统的儒家道德思想。他以“仁”作为的道德境界,将“孝”、“悌”、“礼”、“信”等德目置于其下,形成了中国早的道德学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思想传统。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通过道德规范表现出来。如果我们把道德比喻为一张网,那么规范作为网的经纬线必然是丰富而具体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逐步积累并形成了一些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其内容的道德规范,比如仁、恕、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的规范之多,每一个规范都有其内涵,另一方面规范更主要的又是对行为的规定。

关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基本要素组成情况,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说法。其实,早在商代就提出了“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之说。《尚书·洪范》记载的是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又有关于“三德”的论述,“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周礼·地官·师氏》中有地官师氏一职官,职务是“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管子·牧民》中,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政治伦理规范。战国时期,孟子上继孔子,提出了“四德”(仁、义、礼、智)之说,并提出“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伦理原则。西汉时期,董仲舒根据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出了“三纲”(《春秋繁露》)和“五常”(《举贤良对策》)说。东汉年间,王充在《论衡·问孔》中就提出了“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这种说法,这就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