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文学的理论与创新思维研究马春明计算机与互联网》[55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中国文学的理论与创新思维研究马春明计算机与互联网

  • 出版社:国图书店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18-12
  • 热度:12250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中国文学的理论与创新思维研究
作者:马春明著
定价:48.0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2-01
ISBN:9787563965564
印次:
版次:
装帧:
开本: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文学的起源和发展;文学属性;文学作品分类;文学创作几部分,主要内括: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发展的社会动因、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全球化语境下文学的未来、文学观念的嬗变、文学的文化属性、文学的意识属性、文学的审美属性、文学的语符属性等。


  目录

章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
第二节 文学发展的社会动因
第三节 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
第四节 全球化语境下文学的未来
第二章文学属性节 文学观念的嬗变第二节 文学的文化属性第三节 文学的意识属性第四节文学的审美属性第五节文学的语符属性第三章 文学作品分类
节 文学体裁的划分和意义第二节 叙事文学·
第三节 抒情文学·
第四节 戏剧文学·
第五节影视文学
第四章文学创作
节 文学创作活动
第二节文学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摘要

第-一章 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关于文学起源的理论有很多,历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模仿说、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劳动说等。这些理论都有其合理的成分,都从某一方面对人类的这种精神活行了探讨和追寻。但它们大多对文学起源的因素仅作了较为单一的处理和解释,而没有从根本上考虑文学起源的复杂多元性。我们认为,文学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文学的发展归根结底受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上层建筑其他部分如政治、道德、哲学、等,也都在一定程度和范围里从不同角度对文学产生影响。同时,文学还有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例如,从各个时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来看,文学发展有继承和革新的规律;从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来看,又有互相影响和互相的规律。文学是用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体审美意识的文化形态,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是审美利性与为读者大众服利性的统一,是内容、风格的多样化与思想情感高尚性的统一,是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和变化。
节文学艺术的起源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任何理论也都有它的历史和逻辑的起点。对于文学的起源也需要从发生学的角度加以研究,从文学的萌芽状态去探讨它、把握它,用历史的观点去认识它。
一、研究文学艺术起源的主要途径
一是借助考古学。19世纪末以来,随着史前艺术遗迹的不断发现,史前文物的大量出土,为艺术起源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佐证。1879年,西班牙一个名叫马塞利诺·特·索特乌拉的工程师在采集化石标本时,无意中发现了保存大量原始绘画的阿尔塔米拉洞穴。据考古学家研究,这是距今一万年以上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此后,世界各地相继发现许许多多的原始艺术遗址。这些原始艺术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文学艺术的起源提供了直接、力的证据。
二是借助文化人类学。世界人类学家D.霍姆斯和瓦纳·帕里斯认为,人类学是研究从史前时代到当代人类的体质和文化发展的一门学问,它关系到文学、音乐和舞蹈,以及价值观念和哲学体系诸间题。在史前艺术遗迹大多已经消失的情况下,对现代残存的
原始部行人类学研究,可以为我们探索艺术的起源提供重要的参照。1877年,美国
人类学家摩尔根出版的《古代社会》一书,1899年普列汉诺夫发表的《没有地址的信》.
都是借助人类学研究现存原始部落文化和艺术起源的名著,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但这种研究和分析带有一定的推测性质
是借助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原始人的心理和思维与有许多相似之处。
学者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中指出;“与社会的和成年人的思维比较。“野蜜人”
的智力更像的智力。”瑞土心理学家皮亚杰在1926年出版的《对世界观的看
法》中,对心理与原始人心行了许多相似的比较分析。但是当今的与远古的
原励人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条件有很大差则,因而,这种途径只能在对文学起源的探讨中起
间接的辅助作用
一、文学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
(一)模仿说
我们知道,模仿说是一种为古老的认识文学的方式。在这里,我们还要指出的是,
模仿说也是为古老的有关文艺起源的理论。它认为艺术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模仿。
早提出此说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里特。德漠克里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从
蜘蛛身上我们学会织布和缝补;从燕子身上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喝的鸟身上学会了唱歌。”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模仿说。而柏拉图则提出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模仿说”,他认为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因此,文艺是模仿的模仿,是不真实的。亚里土多德在批判柏拉图唯心主义模仿说的基础上,重新使模仿说获得了唯物主义的性质,他说:“一般来说,诗的起源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人的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善于模仿。他们初验证了这样一点,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了痛感,但惟妙惟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例如或可鄙的动物形象。”这就是说,艺术产生于人的“模仿的本能”和“从模仿的作品获得快感”。这肯定了文艺起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含了朴素的难物论思想。但是亚里士多德把模仿归结为人的“天性”和“本能”,没有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阐明模仿的动机,也没有区分出人的模仿与其他动物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这是其认识上的局限
(二)说
这是20世纪在西方比较流行的艺术起源理论,其主要的依据来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弗雷泽关于原始文化的学说。泰勒早奠定了说的理论基础。他认为。“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神灵的任性作用-—古代的野蛮人让这些幻想来塞满自己的住宅、周围的环境、广大的地面和天空”、这就是原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