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乱宋室南迁,盼中兴秘书重聚
建炎元年(1127)五月,被金兵追得四处奔逃的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赵构死后庙号“高宗”,故而后世称为“宋高宗”。
南下的金兵如猛虎一般,大宋的北部疆域尽失。在金兵的追击下,高宗一路南逃,颠沛流离,甚至一度漂泊海上。金兵北撤后,高宗的行辕回到杭州,可能是出于对“钱塘自古繁华”的贪恋,也可能真的是出于对时局的判断,总之他决定留在杭州了。建炎三年(1129),高宗升杭州为临安府,建为行在。
提到南宋王朝,偏安的印象在国人脑海中挥之不去,“积贫积弱”“苟且偷生”“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些词句成为南宋或者临安的标签。然而,如果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南宋实际上是中国文化十分繁荣的一段时期。陈寅恪先生曾在《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自北宋立国以来,南方就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经济重心。宋室南渡后,于绍兴十一年(1141)签订《绍兴和议》,结束了宋金之间长达十几年的大规模战争,南宋政局逐渐稳定,江南地区又迎来了发展机遇。
当时皇家珍贵书籍皆藏于秘书省,金人北撤,俘虏了徽钦二帝,扫荡了宋室皇宫,满地遗落的金帛让人惋惜,更令人惋惜的是秘书省的秘阁书籍“狼藉泥土”,丧失殆尽。
绍兴元年(1131),向来尊崇文化的宋高宗带着宋室中枢图书遭遇厄运的创伤,在时局稍加稳定后,总想依旧制重建秘书省。
当时朝中有一位秘书少监,名唤程俱。程俱出身于书香世家,其祖父是庆历二年(1042)科举的榜眼,其父为熙宁六年(1073)科举的进士。程俱是两宋之际颇有名气的官员,以博览群书著称。程俱在北宋时期曾在崇文院(元丰五年改为秘书省)先后任职十四年,他根据自己过去任职期间的见闻和遗存的文献,编纂了《麟台故事》。该书共五卷十二篇,主要篇目有官联、选任、书籍、校雠、修纂、国史、沿革、省舍、储藏、职掌、恩荣、禄廪,内容涵盖了秘书省三馆和秘阁的历史发展,官员的设置、任用、升迁,以及书籍的收藏、编纂等工作。
一日,程俱用一个包袱包裹着一沓东西进宫面圣:“臣爬梳南渡以前文献,编纂了一册小书,颜之日‘麟台故事’,或许能够为陛下重建秘书省提供一些参考。”高宗赶忙接过书来翻看,大喜过望,遂决定将重建秘书省一事正式提上日程。该年九月,擢程俱为中书舍人兼侍讲,专司秘书省重建之事。
秘书省起初曾暂设于油车巷东法惠寺,到了绍兴十三年(1143),随着书越来越多,安置成了问题。后来的秘书丞严抑向高宗进言:“天下承平日久,秘书省书籍日渐充盈,旧有房舍已不敷用。然油车巷地处狭窄,无法扩建,请旨另择佳处庋藏秘书。”宋高宗同意了严抑的建议,经过多方商议,最终将秘书省地址选在天井巷东的老殿前司寨。
关于严抑生平仕履有多种说法,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生于徽宗大观二年(1108)前后,建炎二年(1128)登进士第。绍兴十年(1140)至绍兴十一年(1141)任秘书省正字,绍兴十一年末至绍兴十三年(1143)初任秘书省校书郎,绍兴十三年至绍兴十四年(1144)任秘书丞,兼国史院检讨官。严抑在秘书丞任上给宋高宗建言很多,重建秘书省、重创浑天仪、续修《宋会要》等都是他的提议。
秘书省,一定程度上有如今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当时朝廷搜访和地方进呈的有价值的书皆藏于秘书省。不过当时的秘书省是不对外开放的,大多供皇室和朝廷的重大文化工程使用。将近九百年过去了,南宋的秘书省在如今的杭州已经踪迹难寻。南宋这个接近白手起家的图书馆到底什么样昵?幸好《南宋馆阁录》(又称《中兴馆阁录》)、《续通志》中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
一进大门,秘书省中轴线上由南往北依次有右文殿、秘阁、道山堂、著作之庭,著作之庭后面是一个花园,名日蓬峦。中轴线两侧为东廊和西廊,设有官员办公处、光馆库与各种书库。编修会要所、国史日历所、国史院分布在中轴线道山堂的东西两侧。
P6-8
杭州藏书的历史,是杭州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从东晋开始,杭州就有藏书活动的记载。宋室南迁后,随着皇家和官府藏书、刻书的兴盛,私人藏书在杭州蔚然成风,并一直影响了有元一代。
明清时期是杭州私人藏书的高峰,诞生了很多载入史册的藏书家。特别是清朝纂修的巨著《四库全书》,从创意缘起到征书献书再到具体的纂修工作,杭州人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历代杭州藏书人更为补抄和保全文澜阁《四库全书》做了前赴后继的努力,是中国藏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