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华为奋斗密码杨爱国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华为研发第三版产品创新到人才激励、项目选择及融资方案》[24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华为奋斗密码杨爱国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华为研发第三版产品创新到人才激励、项目选择及融资方案

  • 出版社: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17-08
  • 热度:12004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从价值、要素、体系三个方面, 深度解析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法则

本书上篇“价值管理”,围绕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这三个层面,剖析企业管理所要解决的三个核心问题:如何全力地创造价值;如何科学地评价价值;如何合理地分配价值。

本书中篇“要素管理”,阐释与价值创造*密切的三个要素“组织、干部、人才”,以及华为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文化”。作者结合华为的管理实践,深度分析“组织、干部、人才、文化”在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它们背后的相互支撑作用。

本书下篇“体系管理”,重点介绍HRBP(业务伙伴)、HRCOE(领域专家)、HRSSC(人事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的三支柱如何在华为有效地发挥作用。

作者简介

杨爱国

网名咔嚓院长,蓝血研究院(Blue Blood Lab)创始人,华为管理研究专家。曾任职于中国中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香港恒和创投及多家上市企业。其咔嚓院长创办的微信自媒公众号:蓝血研究(lanxueyanjiu),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领域已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目录

序言

上篇 价值管理

第一章 价值创造 ┊3

第一节 战略与客户价值 ┊6

一、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6

二、基于思想假设的《华为基本法》11

三、战略是基于客户价值创造16

第二节 价值客户的战略解码 ┊31

一、谁是你的价值客户32

二、帮助客户成功才能持续发展41

三、发展客户能力重于拉近关系42

四、马来西亚电信案例:客户不是猎物46

第三节 关键任务与价值管理 ┊49

一、“瀑布式”与“喷泉式”的目标管理50

二、目标是为客户创造价值54

三、用关键事件做驱动58

四、将规则转化为业务行动63

五、全营一杆枪打下飞机64

第二章 价值评价 ┊69

第一节 价值评价的导向 ┊69

一、以责任结果为导向70

二、以商业价值为导向72

第二节 价值评价的标准 ┊73

一、多打粮食永远没有止境74

二、增加土地肥力77

第三节 价值评价的方法 ┊78

一、价值与绩效79

二、述职与评价82

三、过程管理87

第四节 价值评价的误区 ┊89

一、KPI指标库89

二、360度评估91

三、员工满意度92

第五节 华为案例:绝对考核 ┊94

第三章 价值分配 ┊96

第一节 分配的目的是导向冲锋 ┊97

一、不让雷锋吃亏,向奋斗者倾斜97

二、力出一孔,利出一孔99

三、劳动和资本的分配关系102

四、警惕高工资、高福利的威胁104

第二节 基于贡献的价值分配形式 ┊106

一、薪酬与奖金107

二、机会与晋升113

三、虚拟股与TUP122

四、健康安全与退休计划129

五、华为案例:获取分享制132

第三节 非物质激励 ┊134

第四节 负向激励 ┊138

中篇 要素管理

第四章 熵增和耗散结构 ┊144

第五章 组织:精兵作战 ┊167

第一节 矩阵式组织 ┊168

一、客户与战略决定组织171

二、大平台支撑精兵作战172

三、拧麻花式的进化174

第二节 流程化组织 ┊175

第三节 项目型组织 ┊180

第四节 铁三角组织 ┊185

第五节 赋能型组织 ┊188

一、忠诚通过赋能产生价值189

二、训战结合和循环赋能191

三、华为大学和战略预备队192

第六节 打破组织边界 ┊196

第六章 干部:烧不死的鸟 ┊198

第一节 开放、妥协、灰度 ┊198

一、传承价值观,知恩畏罪199

二、黑暗中发出微光,带领队伍走向胜利200

三、不断改进端到端的业务流程201

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202

五、恰当把握开放、妥协、灰度205

第二节 将军是打出来的 ┊206

一、选拔标准:干部四力206

二、选拔程序:“三权分立”209

三、考核机制:行为评价210

四、干部演化:主官主管212

第三节 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214

一、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215

二、干部循环流动216

三、干部淘汰率10%218

四、监管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220

第四节 惰怠是最有害的腐败 ┊221

一、惶者生存221

二、作风八条223

三、惰怠十八条225

第七章 人才:奋斗者 ┊230

第一节 普通劳动者和奋斗者 ┊231

第二节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234

第三节 人力资本大于财务资本 ┊236

第四节 最佳时间、最佳角色、最佳贡献 ┊237

第五节 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 ┊239

第八章 文化:云雨沟 ┊241

第一节 以客户为中心 ┊243

一、战略以客户为中心244

二、产品和服务以客户为中心246

三、组织和流程以客户为中心247

四、文化以客户为中心247

第二节 以奋斗者为本 ┊249

一、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250

二、不让雷锋吃亏252

三、思想上艰苦奋斗253

第三节 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255

第四节 自我批判 ┊259

一、自我批判是一种纠偏机制259

二、自我批判是一种能力261

三、从思想批判走向组织批判261

下篇 体系管理

第九章 HRBP:业务伙伴 ┊272

第一节 业务转身HRBP ┊273

第二节 HRBP角色定位 ┊275

第三节 HRBP角色履行 ┊278

第四节 HRBP赋能 ┊280

第十章 HRCOE:领域专家 ┊284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 ┊286

第二节 人才供应与配置 ┊290

一、外部人才招聘290

二、内部人才调配293

三、组织规模控制296

四、新员工导入298

第三节 任职资格与能力管理 ┊301

一、任职资格的等级及标准303

二、任职资格的推行和应用310

三、任职资格的挑战与变革315

第四节 绩效管理 ┊316

一、从客户价值到组织绩效318

二、从组织绩效到个人绩效320

三、绩效评估与校准323

四、绩效面谈与辅导326

第五节 薪酬与福利 ┊328

一、薪酬等级328

二、分灶吃饭329

三、调整机制331

第六节 培训与人才发展 ┊331

一、两大基因与收费模式333

二、培养制转为选拔制335

三、最优秀的人才培养更优秀的人336

四、从士兵到将军337

第十一章 HRSSC:共享中心 ┊340

一、HRSSC发展现状340

二、HRSSC的角色与使命342

三、华为实践344


定价:¥69.00

作者:张利华

I S B N :978-7-111-57752-2条码书号:9787111577522上架日期:2017/8/31出版日期:2017/8/1版       次:3-1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华为研发》是一本讲创业的书,其中有华为早期创业时的艰难、苦涩、屈身民宅的那段时光。这也是一本提供成功创业实践经验的书,从产品创新到人才激励、项目选择及融资方案。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员,华为从学习标杆到走向自主创新再到世界上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它的创业历程值得广大创业企业学习。这还是一本讲研发管理实践的书,读完此书,企业会对研发管理和科研创新拥有全面视角。比自己大1000倍的国际巨头不可战胜吗?书中介绍了早期的华为如何凭借执着的创新精神在较短的时间内战胜不少知名的国际竞争对手。任正非从一无所有到造就中国的创新企业,他是怎么做到的?所有这些在本书中都会为你一一道来。华为精彩的创业、研发管理经验不容错过!

全面修订,删除旧的补充| 目 录 |

前言

| ,篇 |

创业篇

第1章 ,桶金2

44岁被骗200万元2

“吃亏是福、上当是福、挫折是福”3

资金不是创业者面临的·大问题5

市场为先、客户为大7

真诚打动客户加盟9

从低端产品组装开始自主研发11

没有技术怎么办15

创造点燃激情的文化氛围18

“做先驱不要做先烈”21

小结23

第2章 初尝败绩24

企业活下来之后做什么24

产品刚推出就没有市场26

要“满足客户需求”而不是“引导客户需求”29

山路上的装机队带来市场影响30

做好市场的深度是做好服务31

理想再好,应止步于竞争对手32

研发就像赌博34

“因为我经历的挫折比你多”35

孙悟空的“救命毫毛”35

方兴未艾的电信市场37

“资深”竞争对手是如何起步的38

小结39

第3章 ,里程碑40

每天都有新面孔40

竞争让通信产品如海鲜上市41

研发部的“红宝书”42

义乌大捷:客户的支持是公司存在的理由43

七天就当上了高级工程师47

屋漏偏逢连夜雨49

小结50

第4章 毕业歌51

C&C08:华为技术的基石51

培养自主研发是正道54

C&C08万门机:在弯道处开始**56

“为谁干”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56

竞争对手死在哪里58

“游击队式”研发不可长久60

“资深”竞争对手也开始腾飞61

小结62

| 第二篇 |

人才和资金篇

第5章 白条变股份64

企业家也是政治家64

高薪:一半是现金,一半是股份68

不离开就一直在欠华为的钱70

风险投资家加“知本家”73

不拘一格降人才76

荣誉给员工而不给老板78

让人才敬业、乐业:集体奋斗的平台79

华为“虚拟股”之实81

小结82

第6章 谁给华为做风险投资83

如果失败只好跳楼83

资金解困方式之一:技术换市场84

中外合资:国外厂商经验85

资金解困方式之二:广泛吸引“风险投资”87

融资平台的作用:联合发展实现双赢88

融资平台的运作方式:共同出资委托经营90

融资平台的意义:技术拥有方与市场拥有者相结合90

融资平台的结果:五年占据40%的国内市场92

资金解困方式之三:卖掉一块业务给竞争对手93

资金解困方式之四:在各地建区域的合资公司95

资金解困方式之五:首创高科技企业“买方信贷”96

资金解困方式之六:拍卖代理权98

“利益共同体”是获胜的法宝98

小结100

| 第三篇 |

研发管理篇

第7章 中央研究部102

分层式研发显优势102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105

权力下放的同时分层控制106

只有领跑世界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109

从初战告负到产生“黄金牛”113

没有先进的管理就没有先进的研发115

中研部成为全球研发的“中央”118

霸主出世,思科的1995119

小结120

第8章 新手也能做研发121

不会做“满汉全席”怎么办121

如何较快地突破新产品研发124

跨部门项目组产生合力优势129

如何确保跨部门的研发协作132

从小处做起,从零突破134

代码用刚毕业的年轻人名字命名138

中兴通讯与矩阵管理139

小结140

第9章 失败的教训141

从·失败到·成功的产品141

教训惨痛:“闭着眼睛”研发145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149

对竞争对手估计不足152

小结158

第10章 奖励去美国159

在美国的技术“情报部”:兰博公司159

花小钱,大收获160

国际同步,管理先行162

微软和思科成功在哪里164

小结167

第11章 研发不是赌博168

“如何做科研”本身就是一门学问168

研发体系的“三驾马车”169

预研体系:研发的“千里眼”172

诺亚方舟实验室175

中试部:成熟产品的摇篮177

“搭积木”快速组装新产品180

对外合作:技术拿来主义182

“新开发量高于30%不叫创新,叫浪费”187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190

小结193

第12章 赢在管理194

“软”实力成就差异化竞争优势194

软件开发如何又快又好197

就像“党”管理“军队”200

技术管理的难度不亚于产品开发203

不因暂时的产品成败“论英雄”205

对人的评价不能靠主观估计207

小结210

第13章 花了波音的钱买的不是飞机211

规模迅速扩张导致研发面临崩溃211

IBM如何从规模化后的无效率走出来213

产品做成什么样,不再研发说了算217

产品研发成为各部门都参与的一项投资221

让“明争暗斗”的改革“暗礁”下岗224

让管理如何成为“刷牙”一样的习惯226

新员工求助不用再问师傅228

从技术驱动跨越到市场驱动229

企业富了之后买什么231

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233

充分发挥各路英雄作用造就·强中国企业家237

小结242

第14章 核心技术制胜243

如何既有成本优势又有利润243

在针尖领域发展凸起优势251

不断将核心技术转化成产品平台255

产品平台需要与时俱进258

将软硬件平台IC化、货架化263

自主研发操作系统实现高性能与低成本间的平衡265

贡献开源是·快的进步方式270

有研发资源投入才有市场销售的持续成功275

管理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278

小结281

| 第四篇 |

竞争篇

第15章 剑挑霸王龙284

,剑:攻其不备284

第二剑:改变游戏规则288

后来者如何追上291

第三剑:“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293

第四剑:做大蛋糕华为只拿1%296

小结299

| 第五篇 |

华为怎么度过冬天

第16章 警示:巨人倒下时身上还有温度302

任正非失误成就神一样的对手302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想象力306

盲目骄傲自大导致华为的冬天315

老板勇于认错公司才能有救319

让明白事的人快速决策324

“帝国”崩塌前收到的处处是好消息326

小结333

第17章 ·好的防守是进攻334

为什么叫业务与软件部而不是软件部334

否决了六年的手机十分钟决策上341

技术领域无法长期存在投机者348

从单一产品到面向客户的解决方案349

为技术商用主动购买样板局355

华为为什么每年还要请咨询顾问361

置之死地而后生371

小结377

| 第六篇 |

创新是革自己的命

第18章 靠缝隙市场养活自己380

手机终端多年靠小小的数据卡养活380

白牌定制手机之困局386

曾差点作为富士康卖掉389

小结392

第19章 从运营商到消费者,从B2B到B2C393

如何打破没有优势还要竞争的格局393

华为手机转型的遵义会议399

选对人做统帅是所有事业的前提401

是否应赔本赚吆喝地做大规模404

以消费者为本而不再以运营商为本405

分家是为资源到位能及时跟上408

从主动PK小米走红到领跑中国互联网手机411

没有人能够记住世界第二,只能记住,414

华为手机帝国起飞的引擎是巨大的投入417

核心竞争力制胜420

快速引入顶尖人才让短板成为长板425

小结427

鸣谢428

参考文献430

后记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