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1.本书作者是ThoughtWorks中国的咨询和总监,负责中国区咨询业务的开拓和管理工作。
2.书中凝结了作者从事软件开发、咨询行业十五年的经验和思考。
3.理论扎实、思考深入,而且给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和建议。
4.郭晓、何勉、熊节、霍泰稳等众多业内人士和同行鼎力推荐。
软件度量是当今软件开发行业的热点话题,但同时也是推广实施过程中的难题。一方面软件企业管理存在度量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在推行软件度量的实践中问题颇多,效果不佳。人们迫切需要破解度量谜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软件度量实践方法。
《精益软件度量——实践者的观察与思考》并不试图描述一个完整的软件度量体系,也不会试图解决度量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只是从精益理念的角度,尝试重新梳理在中等规模到大规模软件开发中度量体系设计和实施的思路。全书分为3部分,共14章。第 一部分包括第 1章到第4章,介绍了精益软件开发中度量的理念和体系的设计。第 二部分包括第5章到第 12章,先阐述了流程建模、需求和功能划分的一些概念,然后分别从交付价值、市场响应速度、交付速率、质量和能力几方面探讨了度量维度的问题。第三部分包括第 13章到第 15章,介绍度量体系的导入和部署。前两章用案例的方式介绍了度量体系验证阶段的准备和工作,第 15章初步探讨了如何在组织范围内部署和推广度量体系。
《精益软件度量——实践者的观察与思考》是作者结合自己在软件开发和项目咨询业界十几年的实践经验,针对软件度量的价值和意义、手段和方法、体系和实践的思考反思之作。《精益软件度量——实践者的观察与思考》对于软件企业和组织管理者、软件产品研发管理者、软件项目管理人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价值,也可以供高等院校从事软件工程和软件度量研究和教学的老师阅读参考。
张松 经历过应用开发工程师、产品研发工程师、方案架构师、项目经理,甚到售前、销售等各种角色。在过去十几年里,对软件的兴趣,使张松一直在这行当的一线体验着软件从业者所特有的辛劳和喜悦,并乐此不疲 。
在ThoughtWorks 中国分公司,张松现在承担着咨询总监的职责,负责中国市场的咨询业务。在这之前,他曾是多个交付项目的项目经理,并作为交付总监负责中国区项目组合的交付保障,此外他还为多家企业的产品研发机构或IT 组织提供长期的咨询服务。加入ThoughtWorks 之前,张松是Aspect Enterprise Solutions Ltd(原OILspace Inc)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松拥有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和英国Warwick 大学MBA 学位。
张松有着国内外软件行业的从业背景,十几年来一直沉浸在敏捷精益实施的前线,参与了众多大小企业的转型实践,作为许多CIO 和CTO的顾问,在这个领域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我想不出有更合适的人来写这本书了!
——郭晓,ThoughtWorks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对于实践者,本书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本源去反思相关实践的效用,为进一步改进方向寻求切实的依据;对于正在评估和计划实施敏捷和精益开发的朋友,本书是传统和精益、敏捷之间沟通的桥梁。
——何勉,上海贝尔有限公司软件开发团队负责人
在所有探索有效软件度量方法的尝试中,本书是一本开创性的佳作。
——熊节,ThoughtWorks中国
本书不是纸上谈兵的泛泛之作,更不是剪刀协助下的资源浪费,它是一个实践者的感悟,行业经验的升华。
——胡荣亮,中兴通信业务院技术部部长
传统软件研发中的外包行为,显然是一种相对成功的度量,不论是按人头还是按时间,大体是买卖双方能共同接受的。精益软件开发更强调效率,用“外包”的度量方法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作
者针对这一难题结合自己多年从业经验进行思考,是值得鼓励的一件事情。
——霍泰稳,InfoQ中文站联合创始人
我看过很多关于精益软件开发的书籍,但是这本书让人眼前一亮:新的角度和更加务实的内容。过程改进需要数据的支持,如何精益地获得更为有效的数据,帮助有效、切实可行的过程改进,本书不但给出了路线图,而且对于每一个节点都给出了详尽的说明。相信管理者和团队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会从这本书获得收益。
——袁斌,迅思威尔(AgileDo)资深敏捷教练
软件企业和软件开发的管理者一直期望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来获取各种度量指标,但指标制定者和考核对象在实践中经常存在脱节的情况,而本书从实践者的角度很好地弥补这部分差距,对指标管理者也有借鉴价值。管理精髓在于实践,期待后续有更多的实战案例。
——朱谷,中国惠普企业服务应用管理总监
在实际开发工作中,特别是小的开发团队,软件量度常常被忽略。“精益(Lean)”的概念就是去掉浪费,而去掉浪费就首要是软件度量。了解这些,相信读者会不难发现此书的有用之处。
——雷剑文(KimManLui) , AGILE 2012技术评审,
《Software Development Rhythms》作者
作者在本书中分享了他在软件行业多年的实战经验,也分享了他对软件度量问题的思考。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希望我能写出这样一本书。在此特别推荐。
——王海鹏,资深软件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