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应用的核心,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成败,软件测评是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之前,我国软件检测、测评实验室主要依据GB/T 5000.51—010《软件工程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商业现货(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以及GB/T 1660—006《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系列标准对软件产品进行测评。 016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国家标准GB/T 5000.51—016《系统与软件工程 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51部分:就绪可用软件产品(RUSP)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及GB/T 5000.10—016《系统与软件工程 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0部分:系统与软件质量模型》。这两个标准是对标准GB/T 5000.51—010及GB/T 1660.1—006的修订。其中,国家标准GB/T 5000.51—016的修改采用了国际ISO/IEC 5051:014,确立了就绪可用软件产品(RUSP)的质量要求,以及测试RUSP的测试计划、测试说明等文档要求和RUSP的符合性评价细则。 为帮助相关软件测评人员更好地了解*新标准,本书对GB/T5000《系统与软件工程 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系列标准的历史背景、组成结构进行概述说明。特别对新标准GB/T 5000.51—016进行解读,系统地介绍软件质量模型,深入解读标准条款的内容,阐述该标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应用指导和具体的实施案例,以供参考。
我们正处在一个“软件定义”的时代,软件无处不在,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从衣食住行到社会政治、经济,对国计民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就绪可用软件产品(RUSP)是软件的一个重要种类,是一种打包出售给对其特征和质量没有任何影响的需方的软件产品,在满足客户绝大部分通用需求的基础上,能够方便客户快速地实施和部署RUSP。随着社会高速发展,RUSP在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质量”,建设“质量强国”,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方向。然而,无论是推动质量提升、集聚质量要素,还是实现质量价值,前提条件就是标准的充分供给、理解和运用。
在软件产品质量标准化方面,我国正在开展GB/T 5000《软件与系统工程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的制定/修订工作,将对软件产品的质量需求与管理、质量模型、质量测量、质量要求、质量评价等内容进行规定和规范。目前,GB/T 5000规划了1部分(注:为了与国际标准相对应,这1部分不是连续编号),现已发布了0部分《系统与软件产品质量模型》、部分《数据质量模型》、第4部分《数据质量测量》和第51部分《就绪可用软件产品(RUSP)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其中,GB/T 5000.51的发布为各方在RUSP质量测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参考,也是开展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软件测评实验室过程中需要参照的重要标准。然而,GB/T 5000.51在推广和实施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从GB/T 17544—1998规定的“软件包”到GB/T 5000.51—010的“商业现货软件产品(COTS)”,再到如今的GB/T 5000.51—016的“就绪可用软件产品(RUSP)”,标准内容经历了3次修订,很多标准使用者对新旧标准的差异还存在困惑;标准引用了GB/T 5000.10规定的质量特性,也给不了解GB/T 5000.10的标准使用者造成一些困难;还有一些标准使用者对不同角色的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如何实施标准也存在理解上的不一致,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GB/T 5000.51—016标准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详细介绍标准的历史背景,系统地介绍软件质量模型,深入解读标准条款的内容,阐述标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应用指导和具体的实施案例,以供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如下:
章介绍了GB/T 5000.51—016的背景,包括标准的历史演变轨迹,新旧版本之间、该标准与对应国际标准之间的差异,以及系统和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系列标准体系国内外的现状,帮助读者了解标准的来龙去脉。
第章介绍了GB/T 5000.10—016规定的质量特性的内容,在整体介绍了产品质量模型和使用质量模型后,全面地阐述了质量模型各个子特性的具体含义,帮助读者深入理解GB/T 5000.10—016中质量特性的相关内容。
第 3 章对标准条款进行了释义,按照标准结构对条款进行了逐条解释,帮助读者统一对标准条款的理解。
第 4 章介绍本标准各章节在场景中的使用,着重描述了产品说明、用户文档集和软件质量要求的具体测试内容和判定准则,以及评价过程,帮助读者了解标准的使用过程。
第 5 章从需方、供方和独立评价方三者的不同角度,描述了各角色应用本标准的场景以及具体应用过程,帮助读者明晰不同角色对标准的不同应用方式。
第6章提供了多个实际应用案例,让读者在具体实施应用标准时,有可参照的指引。
本指南面向GB/T 5000.51的标准使用者,包括但不限于:
(1)有以下需求的供方。
规定RUSP的需求时。
对照所声称的特性评估其软件产品时。
发布符合性声明[ ISO/IEC 17050 ] 时。
申请符合性证书或标志[ ISO/IEC 导则3]时。
()希望建立某种认证模式(、地区级或)[ISO/IEC导则8]的认证机构。
(3)遵循本测试细则提供符合性证书或标志而进行测试的测试实验室[ISO/IEC 1705]。
(4)认可注册机构或认证机构以及测试实验室的认可机构。
(5)潜在的需方:
把预期的工作任务要求与现有软件产品的产品说明信息进行比较。
寻求已获认证的RUSP。
检验要求是否被满足。
(6)可更好地从软件产品获益的终用户。
(7)正在进行以下活动的组织。
根据本部分的质量要求和方法建立管理和工程环境。
管理和改进其质量过程及人力资源配置。
(8)可能在安全或业务相关的具体应用中,对所使用的RUSP提出要求或推荐使用本部分要求的监管机构。
编 者
019年月
目 录
章 GB/T 5000.51标准背景 1
1.1 GB/T 5000.51的历史演变
1. SQuaRE系列国际标准结构 3
1.3 我国的SQuaRE标准结构 7
1.4 GB/T 5000.51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异 8
1.5 GB/T 5000.51国家标准010版与016版的差异 9
第章 支持GB/T 5000.51—016的质量特性 11
.1 概述 1
. 产品质量 15
..1 功能性 15
.. 性能效率 16
..3 兼容性 18
..4 易用性 19
..5 可靠性 1
..6 信息安全性 3
..7 维护性 5
..8 可移植性 7
.3 使用质量 9
.3.1 有效性 9
.3. 效率 30
.3.3 满意度 30
.3.4 抗风险 31
.3.5 周境覆盖 3
第3章 标准解读 33
3.1 GB/T 5000.51标准结构 34
3. 标准范围和用途 34
3.3 RUSP的要求 35
3.3.1 产品说明要求 35
3.3. 用户文档集要求 49
3.3.3 软件质量要求 58
3.4 测试文档集要求 68
3.4.1 一般要求 68
3.4. 测试计划要求 74
3.4.3 测试说明要求 77
3.4.4 测试结果要求 79
3.5 符合性评价细则 8
3.5.1 一般原则 83
3.5. 符合性评价先决条件 83
3.5.3 符合性评价活动 84
3.5.4 符合性评价过程 85
3.5.5 符合性评价报告 87
3.5.6 后续符合性评价 89
3.6 标准附录A 业务或安全攸关的应用系统中RUSP的评价指南 90
3.6.1 综述 90
3.6. 故障检测和包括软件冗余的故障容纳 91
3.6.3 重试故障恢复 93
3.6.4 多版本程序设计 93
3.6.5 恢复块程序设计 94
3.6.6 模型跟随 95
3.6.7 封装程序 95
3.6.8 待考虑的确立RUSP质量特征的技术 96
第4章 测试与评价 99
4.1 总则 100
4. RUSP的测试细则 100
4..1 产品说明 101
4.. 用户文档集 13
4..3 软件质量要求 135
4.3 评价 167
4.3.1 综述 167
4.3. 评价过程简述 167
第5章 应用指导 171
5.1 对需方的建议 17
5.1.1 需方技术要求文档编制的建议 17
5.1. 对需方验收产品的建议 178
5. 对供方的建议 178
5..1 需求分析阶段 179
5.. 软件设计阶段 185
5..3 软件编码阶段 190
5..4 软件测试阶段 194
5..5 产品文档编写 0
5.3 对独立评价方的建议 03
5.3.1 标准的使用时机 03
5.3. 确定测试需求 03
5.3.3 制订测试计划 06
5.3.4 进行测试设计 07
5.3.5 总结测试结果 13
5.3.6 得出测试结论 13
第6章 应用案例 15
6.1 需方案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招标需求 16
6.1.1 招标说明 16
6.1. 软件质量要求 16
6.1.3 测评要求 0
6. COP通用软件测试 4
6..1 软件基本情况介绍 4
6.. 软件组成 5
6..3 软件测试环境 5
6..4 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 6
6..5 测试计划 7
6..6 测试用例 7
6..7 评分准则 36
6..8 问题和结果分析 40
6..9 测试体会 4
6.3 关键技术项目信息采集系统 43
6.3.1 软件基本情况介绍 43
6.3. 软件组成 43
6.3.3 测试环境 45
6.3.4 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 45
6.3.5 测试计划 46
6.3.6 测试用例 47
6.3.7 评分准则 50
6.3.8 问题和结果分析 50
6.3.9 测试体会 51
6.4 应用支撑平台委托测试 51
6.4.1 软件基本情况介绍 51
6.4. 软件组成 5
6.4.3 测试环境 5
6.4.4 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 53
6.4.5 测试计划 53
6.4.6 典型测试用例 55
6.4.7 评分准则 58
6.4.8 问题和结果分析 59
6.4.9 测试体会 60
附录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GB/T 5000.51—016标准实施指南》
问题解答 61
参考文献 65
张旸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相关课题研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和标准宣贯、咨询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嵌入式软件标准体系、我国软件工程领域标准化策略研究、软件质量度量与测试、软件易用性度量与评价、软件自动化测试研究、软件可信性评估、工业软件标准化研究等。主导制定各类标准近80项,主持或核心参与相关研究课题近0项。以联合编辑身份参与国际标准1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