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现由51单片机组成的嵌入式系统的学习,并掌握此类嵌入式系统硬、软件的设计、开发技能,主要阐述了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CPIJ、MEM)和指令系统、C51语言、输入/输出接口、适用于51单片机的操作系统0S(RTX51),以及应用于该类嵌入式系统中的基础器件等的工作原理和机制,借助Proteus和Keil等仿真工具(软件)实现该类嵌入式系统的模拟仿真实际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嵌入式系统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由51单片机组成的嵌入式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孙一林,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主讲“微机系统与接口”、“嵌入式系统”、“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主编《微型机系统与接口技术》(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Java程序设计》、《汇编程序设计》等教材。长期从事微机接口应用、嵌入式系统等硬件及底层驱动、相关软件的设计与研发工作,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目录:
OO章 51单片机的核心硬件系统
1.1 51单片机
1.2 51单片机CPU
1.2.1 CPIJ中的寄存器
1.2.2 CPIJ中的运算器
1.2.3 CPIJ中控制器
1.3 51单片机存储器结构
1.3.1 51单片机系统存储空间分配
1.3.2 随机存储器
1.3.3 只读存储器
1.3.4 51单片机系统的存储空间名称
1.4 51单片机外部信号线定义
1.5 51单片机应用系统
1.5.1 OO工作系统
1.5.2 扩展应用系统
第2章 电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2.1 电子线路硬件设计综述
2.1.1 电路系统硬件设计原则
2.1.2 硬件设计注意事项
2.1.3 Proteus简介
2.1.4 使用Proteus设计电子产品流程
2.2 硬件原理图设计ISIS
2.2.1 ISIS的主要功能
2.2.2 硬件电路设计与模拟仿真
2.3 印制电路板设计ARES
2.3.1 元器件的封装
2.3.2 印制电路板自动设计ARES
第3章 51单片机指令系统
3.1 51单片机CPU指令系统概述
3.1.1 指令的格式
3.1.2 指令操作码助记符以及操作数表示符号
3.1.3 寻址方式
3.2 数据传送类指令
3.2.1 数据传送指令
3.2.2 数据传送指令详解
3.3 算术运算类指令
3.3.1 算术运算指令
3.3.2 算术运算指令详解
3.4 逻辑运算类指令
3.4.1 逻辑运算指令
3.4.2 逻辑运算指令详解
3.5 控制转移类指令
3.5.1 控制转移指令
3.5.2 控制转移指令详解
3.6 位操作、位控制转移类指令
3.6.1 位操作、位控制转移指令
3.6.2 位操作、位控制转移指令详解
3.7 伪指令
3.7.1 常用伪指令
3.7.2 伪指令详解
3.8 指令程序
3.8.1 指令源代码程序格式
3.8.2 指令源代码程序设计
3.8.3 源代码程序的编译
3.8.4 源代码程序设计示例
第4章 C51语言程序设计
4.1 C51语言编程概述
4.1.1 C51程序设计特点
4.1.2 C51编程规范
4.1.3 C51程序编译环境
4.2 C51语言的标识符和关键字
4.2.1 C51标识符
4.2.2 C51关键字
4.3 C51数据类型
4.3.1 C51基础数据类型值域空间(范围)
4.3.2 C51声明常量
4.3.3 C51定义变量
4.3.4 C51扩展数据类型
4.4 C51运算符和表达式
4.4.1 C51运算符
4.4.2 C51表达式
4.5 C51程序流控制语句
4.5.1 分支结构语句
4.5.2 循环结构语句
4.5.3 辅助流控制语句
4.6 C51函数
4.6.1 普通函数
4.6.2 main()函数
4.6.3 中断函数
4.6.4 C51函数库
4.7 C51语言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
4.7.1 C51函数嵌入汇编指令
4.7.2 汇编程序作为外部函数被引用
4.7.3 -51单片机混合编程示例
第5章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与调试
5.1 Keil开发环境简介
5.1.1 Keil开发环境主要功能
5.1.2 Keil开发应用程序流程
5.1.3 Keil开发环境界面
5.2 在Keil环境中开发应用程序
5.2.1 在Keil环境中创建工程项目
5.2.2 在Keil环境中编译工程项目
5.3 在Keil环境中调试运行
5.3.1 Keil环境调试前的设置
5.3.2 Keil环境调试主界面
5.3.3 Keil环境调试操作
5.3.4 Keil环境调试窗口
5.3.5 Keil调试环境中设置断点
5.3.6 Keil调试环境中可编程接口设备
第6章 嵌入式系统的模拟仿真
6.1 嵌入式系统在Proteus环境中模拟仿真
6.1.1 在Proteus中模拟仿真前的准备工作
6.1.2 启动并操作Proteus模拟仿真
6.1.3 Proteus模拟仿真调试窗口
6.2 嵌入式系统在Proteus与Keil联合环境中模拟仿真
6.2.1 设置Proteus远程控制模拟仿真
6.2.2 配置Keil软件开发环境
6.2.3 设置并启动Keil环境远程调试
6.2.4 打开Keil环境远程调试观察窗口
第7章 51单片机并口应用
7.1 并口接口的工作原理
7.1.1 PO可编程输入/输出接口
7.1.2 P1可编程输入/输出接口
7.1.3 P2可编程输入/输出接口
7.1.4 P3可编程输入/输出接口
7.1.5 并口可编程寄存器的编址
7.2 并口接口应用设计
7.2.1 单一端口输出方波信号
7.2.2 交通灯控制应用设计
7.2.3 跑马灯控制应用设计
7.2.4 简单键盘输入应用设计
7.2.5 八段数码管LED显示设计
第8章 51单片机中断应用
8.1 中断接口的工作原理
8.1.15 1单片机中断管理流程
8.1.25 1单片机的中断源
8.1.3 可编程中断接口的结构
8.1.4 中断接口可操作寄存器的定义
8.1.5 中断接口可编程寄存器的编址
8.1.6 CPU响应中断请求
8.1.7 中断服务程序框架
8.2 中断接口应用设计
8.2.1 外部中断系统硬件设计
8.2.2 外部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8.2.3 外部中断应用实例
第9章 51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9.1 定时器T/计数器C接口的工作原理
9.1.1 定时器T/计数器C逻辑电路
9.1.2 定时器T/计数器C接口可操作寄存器的定义
9.1.3 定时器T/计数器C接口可编程寄存器的编址
9.1.4 计数器的4种工作模式
9.1.5 CPU对定时器T/计数器C接口的管理
9.2 定时器T/计数器C接口应用设计
9.2.1 计数器应用设计
9.2.2 定时器应用设计
OO0章 51单片机串口应用
10.1 串行通信接口的工作原理
10.1.1 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逻辑电路
10.1.2 串行通信接口可操作寄存器的定义
10.1.3 串行通信接口可编程寄存器的编址
10.1.4 串行通信接口的4种工作模式
10.1.5 CPU对串行通信接口的管理
10.2 串行通信接口应用设计
10.2.1 串行通信硬件设计
10.2.2 串行通信程序设计
10.3 建立串行通信虚拟仿真桥
OO1章 适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操作系统
11.15 1单片机多任务管理机制
11.1.1 单片机CPU顺序循环执行任务
11.1.2 单片机CPU按时间片切换执行任务
11.1.3 紧急任务的实时性处理
11.2 汇编语言实现51单片机多任务管理
11.2.1 CPU顺序循环执行多任务模式的管理
11.2.2 CPU按时间片执行多任务模式的管理
11.3 C51语言实现51单片机多任务管理
11.3.1 C51语言按时间片调度管理多任务示例
11.3.2 C51语言按时间片调度管理多任务程序解析
11.4 RTX-51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
11.4.1 RTX-51简介
11.4.2 在Keil和Proteus环境使用RTX-51的设置
11.4.3 RTX-51中的主要函数
11.4.4 使用RTX-51编写应用程序规则
11.4.5 多任务在RTX-51系统中的解析
OO2章 嵌入式系统中经典应用电路
12.1 矩阵键盘
12.2 LCD显示
12.2.1 LCD1602液晶显示屏简介
12.2.2 LCD1602显示屏的连接与控制
12.3 EEPROM数据存储器
12.3.12 4C02存储器与I'C总线简介
12.3.22 4C02存储器的连接与管理
12.4 数/模转换
12.4.1 D/A转换器原理简介
12.4.2 A/D、D/A转换芯片PCF8591
12.4.3 D/A电路连接与管理
12.5 模/数转换
12.5.1 A/D转换器原理简介
12.5.2 A/D电路连接与管理
12.5.3 传感器简介
OO3章 51单片机实体电路实现虚拟仿真系统
13.1 死机监控电路
13.2 借助USB通道实现RS-232通信
13.3 使用ISP技术组装嵌人式系统
13.3.1 ISP技术实现过程
13.3.2 实现ISP的硬件条件
13.3.3 实现ISP的操作流程
13.4 IAP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