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第四次教育革命》[33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第四次教育革命

  • 出版社:浙刊总社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19-09
  • 热度:11360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第四次教育革命(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精)
  • 作者:(英)安东尼·塞尔登//奥拉迪梅吉·阿比多耶|译者:吕晓志
  • 定价:65
  • 出版社:机械工业
  • 书号:978711163322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9-09-01
  • 印刷时间:2019-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260
  • 字数:169千字

编辑推荐语

东北大学校长赵继教授、慕华教育研究院院长李超博士、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博士、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方海光、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毓煌倾情推荐 迎接即将来临的第四次教育革命 机器学习、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对教育的冲击和重塑 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面临的机遇与风险,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科克斯书评》等媒体竞相报道

内容提要

本书描述了随着教育的发展,世界历 所经历的四次教育革命,以及每次教育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通过对前三次教育革命的深入分析,阐述了我们应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使教育对象 好地适应社会变革。本书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教师相比,能做到 加公正和公平,能促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所需*大限度地学习知识、收获成长,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未来,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棘手的问题,在人工智能的陪伴下,终身学习成为可能。通过人工智能,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拥有*好和*个性化的教育资源, 化的教育和学习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前言
第1章 前三次教育革命
次教育革命:有组织的学习,必要的教育
第二次教育革命:学校和大学的到来——制度化教育
大学
第三次教育革命:印刷与世俗化,大众化教育

第2章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如何发生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和学习有哪些阶段?
何谓受过教育的人?

第3章 传统教育的五大难题
未能克服根深蒂固的社会阶层固化问题
教育制度僵化
教师因行政而不堪重负
大班教学抑制学习的个性化和学习的广度
教育的同质化和缺乏个性化

第4章 什么是智力?——工业时代的狭隘视野
关于我们称之为智力的主观性的思考
智力“测量”的起源
机器智能
集体智慧
多形式的智能:EQ,CQ,SQ和NQ
“ ”情报
智力研究中的争议:优生学
智力研究中的争议:钟形曲线
摒弃思想的主权
重温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第5章 人工智能及其发展历史
一个尝试性的定义
人工智能简史
计算机与克服枯燥的工作
关于编程和语言的简述
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DeepMind公司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
即将到来的还有什么呢?

第6章 人工智能在英美 的发展
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
教育技术的早期历史
人工智能诞生之前:回溯到2012年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初探索
对十个教育阶段的回顾
2012年以来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并不需要机器人
为什么人工智能没有对学校产生 大的影响?

第7章 人工智能在中小学的发展前景
未来的学校:回顾“中小学之旅”
未来的前驱: 学校
改变势在必行
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吗?
社交、情感和特殊需求的学习
未来还需要老师吗?
未来还需要实体学校吗?
智能学校

第8章 未来的大学
为什么是大学?
“大学之旅”
21世纪高校面临的问题
第四次工业革命:未来公司需要的技能和素质
未来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有哪些?
“反机器人”的大学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是什么?
未来大学的类型
第二代和第三代大学的解体
智能大学

第9章 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好处、机遇和风险
第四次教育革命的好处
重新审视未来的工作:乐观派与现实派
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
机会

0章 人工智能将解放还是弱化人类?
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可能性
以人为本:四个方面
反乌托邦的四种可能性
技术乐观主义者的乌托邦
人工智能将解放人类?

1章 思考和建议
人工智能带来的五大威胁
四种可能的危险
五种行动方案
五种回应
专门针对教育机构的五项行动
五项教育福利
五个主要 /集团
四项 反思
结论:三个大思想家的观点以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