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方法、实用技术及应用》[52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方法、实用技术及应用

  • 出版社:松云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16-06
  • 热度:11123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方法、实用技术及应用

定价:135.00元

作者:奥沙纳 (Robert Oshana)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302425311

字数:1282000

页码:68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方法、实用技术及应用》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嵌入式软件”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自学与参考。

内容提要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方法、实用技术及应用》讲述了嵌入式软件的重要特性和软件工程方法,例如软件设计、基于组件的开发、软件架构、系统集成和测试,以及与之配套的方、语言、工具和流程等。它几乎涵盖了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所有方面,包括建模、软/硬件协同设计、操作系统、编程规范、性能与优化、集成测试、质量控制、多核软件、知识产权与项目管理等主要问题。书中列举了存储与I/O、Linux与开源软件,以及面向网络和汽车的应用,后的实例研究更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嵌入式软件的理解。书中各章所描述的问题都是在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每章都有对各自问题的背景介绍、问题求解以及实例和总结。这些章节各自独立,层次分明,既自成体系又互相联系。《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方法、实用技术及应用》力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内容翔实、实例丰富。

目录


序(一)
序(二)
译者序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路线图
前言
致谢
关于作者
章嵌入式软件工程与实时系统
1.1软件工程
1.2嵌入式系统
1.3实时系统
1.3.1实时系统的类型——软实时和硬实时系统
1.3.2硬实时系统的例子
1.3.3实时事件的特点
1.3.4有效执行与执行环境
1.4实时系统设计的挑战
1.4.1响应时间
1.4.2从故障中恢复
1.4.3嵌入式系统软件的构建过程
1.5分布式和多处理器架构
1.6嵌入式系统软件
1.7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抽象层
1.8小结
第2章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开发
2.1当今嵌入式系统示例
2.2HW/SW原型机用户
2.3HW/SW原型机设计选项
2.4原型设计决策标准
2.5选择正确的原型
2.6工业设计链
2.7更改设计流程的必要
2.8不同类型的虚拟原型机
2.9虚拟原型的简要历史
2.10专有产品的限制
2.11什么使得虚拟原型机变快
2.12标准化:System CTLM—2.0的时代
2.13System CTLM—2抽象层
2.14系统架构虚拟原型机
2.15软件虚拟原型机
2.16小结——虚拟化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第3章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建模
3.1何时、为何要为嵌入式系统建立模型
3.2建模
3.3什么是建模语言
3.4建模语言举例
3.5V图承诺
3.6为什么要建立嵌入式系统的模型
3.7何时为嵌入式系统建立模型
3.7.1任务和安全关键型应用程序
3.7.2高度复杂的应用程序和系统
3.8操作复杂性
3.9缺陷检测时间与成本
3.10大型开发团队需要建模
3.11建模通常是唯 一的选择
3.12建模是有利的,但不是说所有模型都是错的
3.13有了原型机——又该如何
3.14结论
3.15下一步——试用
3.15.1带有直流电动机的闭环控制
3.15.2下载套件了解更多原型机设计
3.15.3使用NI状态图模块设计应用程序
3.15.4设计和模拟电刷式直流电动机H桥电路
3.15.5使用开放源代码Modelica模型进行多域物理建模
参考文献
第4章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架构与模式
4.1架构和设计综述
4.2三个层次的设计
4.3什么是设计模式
4.3.1必须要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来使用设计模式
4.3.2一个架构实例
4.3.3使用模式
4.3.4做权衡决策
4.4软件架构的类别和视图
4.4.1主要的架构视角
4.4.2次要的视角
4.5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实时构件:事件与触发器
5.1事件和触发器
5.2室温控制单元
5.3事件系统
5.4事件句柄
5.5事件方法
5.6事件数据结构
5.7可重人性
5.7.1禁用和启用中断
5.7.2进入临界区和退出临界区
5.7.3信号量
5.7.4进入/退出临界区的实现
5.8事件处理
5.9集成
5.10触发器
5.11闪烁的LED
5.12设计思想
5.13嘀嗒定时器
5.14触发器接口
5.15触发器描述符
5.16数据分配
5.17设置触发器
5.18嘀嗒计数
5.19确保可重入
5.20初始化
5.21闪烁
5.22蜂鸣器鸣响
5.23实时性
5.24小结
第6章嵌入式软件的硬件接口
6.1简介
6.2与硬件团队的合作
6.2.1主动合作
6.2.2团队
6.2.3注册设计工具
6.2.4共同开发
6.2.5系统集成
6.3硬件设计方面有用的知识
6.3.1硬件事件的通知
6.3.2向硬件下达任务
6.3.3位域对齐
6.3.4固定位的位置
6.3.5模块版本号
6.3.6调试钩子
6.4支持多个硬件版本
6.4.1编译开关
6.4.2构建开关
6.4.3运行开关
6.4.4自适应开关
6.5硬件交互困难
6.5.1原子寄存器访问
6.5.2同一寄存器中混合的位类型
6.5.3边沿与电平中断
6.6测试与故障排除
6.6.1临时钩子
6.6.2钩子
6.7小结
第7章嵌入式软件编程和实现准则
7.1简介
7.1.1高质量编程的原则
7.1.2是什么让嵌入式不同于一般编程
7.2启动嵌入式软件项目
7.2.1硬件平台输入
7.2.2工程文件和组织
7.2.3团队编程指南
7.2.4语法标准
7.2.5源代码中的安全要求
7.3变量结构
7.3.1变量声明
7.3.2数据类型
7.3.3定义

第8章嵌入式操作系统
第9章嵌入式系统设计的软件复用
0章嵌入式系统的软件性能工程
1章嵌入式软件的性能优化
2章嵌入式软件的内存优化
3章嵌入式软件的功耗优化
4章嵌入式系统中的用户界面设计
5章嵌入式软件质量、集成和测试技术
6章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工具
7章嵌入式系统的多核软件开发
8章安全关键软件的开发
9章知识产权
第20章管理嵌入式软件开发
第21章嵌入式系统的敏捷开发
第22章嵌入式软件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
第23章I/O及存储设备编程
第24章网络应用的嵌入式软件
第25章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附录AC语言编码标准:源代码的发展
附录BC++在嵌入式软件、系统与平台方面的使用
案例研究1软件性能工程
案例研究2用户界面设计:警务指挥与控制系统
案例研究3转化为多核
案例研究4嵌入式系统质量和衡量计划的软件工程

作者介绍


作者:(美国)奥沙纳(Robert Oshana) (美国)雷林(Mark Kraeling) 译者:单波 苏林萍 谢萍 刘向军

文摘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