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网络流量整形与带宽控制技术》[20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网络流量整形与带宽控制技术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旗舰店
  • 出版时间:2015-06
  • 热度:11268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商品参数

网络流量整形与带宽控制技术
曾用价 72.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开本 16
著译编者 黄今慧,莫倩     
装帧 平装
页数 276
字数 342
ISBN编码 9787030373007


内容介绍

《网络流量整形与带宽控制技术》主要介绍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流量整形与带宽控制技术,内容分为理论与工程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第1~7章)介绍了与流量整形和带宽控制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新的研究成果,包括异常流量检测、自适应流量控制等;工程实践部分(第8~11章)以自主研制的网牧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标识映射与分离模型、服务质量保障体系、智能化服务体系的总体设计,对部分关键实现代码进行了分析。


关联推荐

《网络流量整形与带宽控制技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配有网牧系统的实名制和服务保障体系的C语言源代码,供读者分析。《网络流量整形与带宽控制技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产品设计模型和代码,适合从事流量整形和带宽控制技术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专业在网络流量分析方面的教材。

目录

前言
第1章流量整形与带宽控制
1.1 TCP/IP协议族简介
1.1.1 TCP/IP的分层与封装
1.1.2 IP、UDP、TCP首部结构
1.2流量整形与带宽控制的基本原理
1.2.1拥塞与流量控制
1.2.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典型流量整形与带宽控制的方法
1.3.1 TCP流量控制
1.3.2队列管理技术
1.3.3分组调度技术
1.3.4流量整形技术
第2章Linux网络过滤与连接分析
2.1 Linux系统简介
2.2 Linux内核结构
2.2.1 Linux内核组成部分
2.2.2 Linux内核代码目录结构
2.2.3 Linux内核网络代码目录结构
2.3 Linux网络过滤分析
2.3.1 Netfilter框架
2.3.2 Netfilter的主要函数和数据结构
2.4 Linux连接跟踪
2.4.1连接跟踪的概念
2.4.2连接跟踪的原理
2.4.3连接建立过程
2.4.4 Netfilter的连接状态
第3章无分类的流量控制算法
3.1 先进先出队列规定
3.1.1 pfifo_fast原理
3.1.2 pfifo_fast算法实现
3.2随机早期检测算法
3.2.1 RED原理
3.2.2 RED算法实现
3.2.3 RED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3.3随机公平队列
3.4令牌桶过滤器
3.4.1 TBF原理
3.4.2 TBF算法实现
第4章有分类的流量控制算法
4.1基于类的队列
4.1.1 CBQ原理
4.1.2 CBQ算法的实现
4.2分层令牌桶
4.2.1 HTB原理
4.2.2 HTB算法的实现
4.3 PRl0队列规定
第5章多链路流量控制算法
5.1 负载均衡与流量控制
5.1.1流量工程
5.1.2服务质量与路由优化方法
5.2多逻辑链路间共享令牌调度流量负载模型
5.2.1 多逻辑链路共享令牌调度模型
5.2.2多逻辑链路共享令牌调度方法
5.2.3多逻辑链路共享令牌调度模型求解
5.2.4多逻辑链路共享令牌调度算法设计
5.3 多链路时延反馈共享令牌流量拥塞控制算法
5.3.1基于时延反馈的流量拥塞控制模型
5.3.2基于时延反馈的流量拥塞控制方法
第6章异常流量检测算法
6.1 网络异常流量检测概述
6.1.1 网络流量异常的分类
6.1.2网络流量异常的检测方法
6.2基于Netflow数据的典型异常流量检测
6.2.1基本概念
6.2.2基本分析
6.2.3深度分析
6.3基于CUSUM算法的网络异常流量检测
6.3.1 CUSUM算法简介
6.3.2基于非参数CUSUM算法检测DDoS攻击异常流量
6.4基于特征聚类的异常流量检测和过滤算法
6.4.1 常见异常流量特征分析
6.4.2异常流量特征聚类算法
第7章自适应流量控制算法
7.1 自适应动态带宽分配策略
7.1.1策略与排队模型
7.1.2排队模型分析
7.1.3系统性能指标分析
7.2基于网络处理器的流量控制算法
7.2.1 网络处理器介绍
7.22基于网络处理器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7.2_3 DBAA.NP算法的实现
第8章网牧系统介绍
8.1网牧系统概述
8.2网牧系统总体结构
第9章网牧实名制体系设计
9.1几种身份与位置分离映射的机制
9.1.1 IP地址的身份与位置双重属性
9.1.2主机标识协议
9.1.3标识位置网络协议
9.2标识与位置分离映射机制介绍
9.2.1标识分离与映射总体模型
9.2.2标识分离与映射的网络设计
9.2.3标识分离与映射模型和设计的优势
9.2.4各种身份与位置分离方案的对比与分析
9.3网牧实名制的体系设计与实现
9.3.1 软件结构
9.3.2处理流程
9.3.3内核模块程序分析
9.3.4守护进程程序分析
第10章 网牧服务质量保障体系设计
10.1几种服务质量保障模型介绍
10.1.1 IntServ模型
10.1.2 DiftServ模型
10.1.3 IntServ模型与DiffServ模型比较
10.2面向资源的服务标识模型
10.2.1服务标识设计
10.2.2新映射系统设计
10.2.3新映射系统解决数据迁移问题
10.2.4连接建立阶段面向资源的设计
10.2.5选路传输阶段面向资源的设计
10.3 网牧服务体系设计与实现
10.3.1软件结构
10.3.2处理流程
10.3.3 内核模块程序分析
10.3.4守护进程程序分析
第11章 网牧智能化服务体系设计
11.1 网牧服务智能化体系模型
11.1.1普适计算与服务发现
11.1.2网络融合与服务发现
11.1.3 IMS体系架构
11.1.4网牧服务映射和发现模型
11.2 网牧多网融合平台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11.2.1软件结构
11.2.2处理流程
11.2.3 内核模块程序分析
11.2.4守护进程程序分析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版权页:



插图:



需要强调的是,流量的分割处理是一个NP完全问题,算法要求利用数学工具求解数学规划问题,难以与实际应用环境完美结合,并且受限于数学工具的支持能力,并且优化问题本质上是在每个控制节点上从多选择域中得到渐进次优解,理论上没有渐进次优解的算法。前期研究的网络负载流量矩阵的方法可分配出较为均衡的结果,但方法的适用性不强,不便向其他系统移植。
5.1.2服务质量与路由优化方法
1.服务质量
QoS在RFC2386中定义为:QoS是网络在传输数据流要求满足一系列服务请求,具体可以量化为带宽、延迟、延迟抖动、丢失率、吞吐量等性能指标。此处的服务具体是指数据包(流)经过若干网络节点所接受的传输服务,强调端到端或网络边界到边界的整体性。QoS反映了网络元素(如应用程序、主机或路由器)在保证信息传输和满足服务要求方面的能力。
在早期IP网络中,QoS路由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适应网络拥塞而使时延*小。为此提出了基于*短通道的备用路由,利用本地量度(如*短输出队列)选择路由。*初ARPANET的路由方案是一个距离矢量协议,以时延作为代价的标准。后来发现这种方案倾向于产生路由振荡。由于这个及其他一些原因,另外为ARPANET开发了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方案。这个方案提出了许多技术,如触发更新、扩散法等,这些技术在今天的0SPF协议中得到了应用。尽管这些方案都不能称为QoS路由方案,但是它们具有一些和QoS路由有关的特点。现在Intemet使用的OSPF协议支持业务类别(ToS)路由。尽管IP包的信头中有ToS字段,却没有标准的方法来使用它进行业务类别划分和路由选择。可以利用IP的业务类别特性,以及ToS路由和适当的业务工程实现QoS路由。现在IETF正在研究的区分服务(differentiated service)就是对ToS的改进和扩展。QoS路由经常使用的优化条件是*大吞吐量或*小延迟。优化路由的一般方法是,给定一条路由的代价,使得网络的收入*大。通常,全局优化的解决方案难以实施,因为它依赖于对业务特征的一些假设,约束条件多,计算复杂。因此,切实可行的方法是独立地对每一数据流(VC电路或一特定数据流)进行优化,许多这样的方案已经得到了实施。
QoS控制的目标是为Internet应用提供服务区分和性能保证。服务区分是指根据不同应用的需求为其提供不同的服务;性能保证则要解决诸如带宽、丢失、延迟、延迟抖动等性能指标的保证问题。然而,在网络中,特别是Internet这样大规模的全球网络中提供QoS绝非易事,它需要自顶向下所有网络层以及端到端的所有网络元素的整体协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