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路基路面工程 |
作者: | 周宇,朴志海,杨勇主编 |
定价: | 38.0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9-11-01 |
ISBN: | 9787568918800 |
印次: | |
版次: | |
装帧: | |
开本: |
内容简介 | |
本书分六章,绪论、路基土的特性及设计参数、一般路基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路基施工、路面基层。内括:道路工程发展概况;路基路面工程结构的特点等。 |
目录 | |
第1章绪论 第6章路面基层 6.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 水泥混凝土基层·6.4 其他类型基层…6.5 |
前言 | |
“路基路面工程”是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交通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涵盖了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及地下工程等,并且这门课程与工程实践联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地区特点。 本书是根据高等学校路基路面工程教材大纲编写的,力争反映本领域的技术成果,汲取国内的经验和成熟的理论与方法,并且以相关工程技术标准、规范为依据,叙述路基路面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本书共6章,主要内括绪论、路基土的特性及设计参数、一般路基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路基施工及路面基层。本书图文并茂地详述了专业基本知识、结构构造,着重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的描述与应用,注重施工技术;在加强基础理论和明确基本概念的同时,努力突出工程性和实践性,力求做到叙述简明、文字凝练。但值得注意的是,讲授本课程除了系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应配合组织实地参观、实物鉴别、课程作业、施工实助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系统的接受能力。 本书由周宇、朴志海、杨勇主编,马世雄副主编。在编写过程中,引用了国内外大量有关路基路面工程著作和文献资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有限,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摘要 | |
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道路工程发展概况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道路历史,是世界上最早记录道路建设的国家。道路的名称,我国历代有各种说法。考诸史志,周时已有“道路”之称,秦以后的各朝有的称为“驰道”,也有的称为“驿道”,元时则称为“大道”。清时由京都至各省会的道路,称为“官路”:各省会之间的道路,称为“大路”;市区内的街道,称为“马路”。到民国初期,由于汽车和新式筑路法的传入,则称道路为“汽车路”,简称“公路”。我国古代道路自上古时期起到清末止,大致可分为3个历史时期。公元前2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前为上古时期,据载从黄帝拓土开疆,统一政治,文化勃兴,发明舟车起,就开始了我国道路交通的新纪元。到唐尧时期,道路已发展到“天下广狭、险易、、始有道里”,并且已出现管理道路的路政机构以及管理道路的官职:司空官和共工官。到了商代,人们已懂得夯土筑路,并利用石灰稳固土壤。周代时,已有了较完善的道路体系。战国时期,道路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公元前2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至公元960年为中古时期,此时秦代修筑的驰道可与罗马的道路网相媲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立即开始修建以首都咸阳为中心,通向全国的驰道网。而后,汉代在继承了秦代的制度上更加完善,驿站按其大小分为邮、亭、驿、传4类。 到了唐代,唐太宗更是下诏书,要保持全国道路畅通无阻,对道路的保养也做了明文规定。公元960年至19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古时期。此期间,宋、元、明3代的道路均在过去的道路建设基础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元代地域辽阔,从大都通往全国有7条主干道,形成了一个宏大的道路网。而后,清代利用原有驿道修建了长约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万km的“邮差路线”,在筑路及养路方面也有新的提高,规定得很具体。直到清末,我国上口了两辆汽车,我国道路交通才正入汽车时代1912-1949年代道路时期。在政府支持、民间商人大力投入下,我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公路已有131912km,机动车69122辆1949年以后,我国公路发展环境,公路事业蓬勃发展,并以较快的速度稳步。到目前为止,虽然中间的发展过程曲折,但我国的道路建设依旧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应用于道路工程的科技也越来越多,所含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其中主含4类:一是道路勘测技术,主要有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全数字化测图和遥感技术等;二是道路CAD技术;三是道路检测技术;四是路基路面新技术括岩石爆破新技术第施机械自动化、路面设计自动化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无疑会使道路工程的发展更加快捷,从而也会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广大道路工程科技工作者从我国实际和建设需要出发,外国技术.刻苦钻研.反复实践,在路基路面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 1.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公路自然划分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道路的特点相差很大。为此,将自然条件大致者划分为区,在同一区划内从事公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时,有许多共性因素可以相互参照。我国现行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1986)分三级区划:一级区划是根据地理、地貌、气候、土质等因素将我国划分为7个大区;二级区划以气候和地形为因素;三级区划以行政区域作为界限。 1.1.2土的工程分类 土是填筑公路路基的主要材料,由于天然成因的差异,不同的路基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工程特性。我国依据十颗粒的组成特性、土的塑性指标(塑限、液限和塑性指标)及土中有机物存在情况,将公路用土按不同的工程特性划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及特殊土四大类,并细分为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种土。 1.1.3路基强度与稳定性 路基作为路面结构的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我国很早就确定了以回弹模量作为评价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力学指标,并形成了成套的室内外试验标准方法和仪器。为了在施工中以物理性质指标控制施工质量,从而保证达到规定的强度指标,广泛开展不同土中的含水率和密实度相关关系研究,并且统一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作为基本控制指标。为了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根据不同的类别土的特性,研究了粒料加固、石灰加固、水泥加固、专用固化剂加固等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在多年冻土、膨胀土、沙漠、黄土及盐渍等特殊地区,通过研究采用各种有效技术修建公路路基取得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1.1.4高路堤修筑技术与支挡结构 为了提高高路堤路基的稳定性,研究提出的技术措括减轻路堤自重,采用粉煤灰或轻质塑料块修筑路基,修筑轻型路基支挡结构,是加筋土挡墙的研究和工程建设在我国取得了许多成果,如条带加筋、网络加筋和土工织物加筋等。 1.1.5软土路基稳定技术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路面,天然地面的自衡状态发生改变,在很长时间内路基将处于衡状态。为此,广泛研究了软土的调查与判别方法,改变软土性质的技术措施,如砂井或塑料板排水固结法、沙垫层排水加载预压法、无机结合料深层加固法等。在力学分析方面。通过现场跟踪观测、研究,建立预测分析模型,预估与控制软土地基加固后的工后沉降,从而提高道路的稳定性。 |